第458页(1 / 1)

('

任由谁从幕前走到幕后,突然拥有以前不曾拥有的权力,都会迷失本心!”

朱元璋停顿了一下,道:

“譬如杨宪!”

朱标默然。

杨宪的死,对于朱元璋来说影响没那么容易散去。

他对杨宪寄予厚望,但对方的表现却让他失望至极。

加上汪广洋的错判,老朱对自己用人能力,产生了一丝怀疑。

这种怀疑,会加剧他对臣子的不信任,朱标虽然看清楚皇帝的心病,却无可奈何。

“父皇将汪广洋贬到浙江,心里对他还是有些期待?”

“汪广洋的能力是不错的,但太没志气了,希望他这次,能给朕做出一些成绩!”

老朱叹气:

“这朝中能臣不少,可有宰相之能的人并不多,希望他不要辜负朕对他的信任!”

明初,皇帝沿用元朝旧制,

汪广洋被从中书省右相贬为浙江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虽然是被贬,但行省平章政事的位置,说明老朱对他依然有期待。

这件乃是试点改革之地,汪广洋但凡做出一些成绩,朱元璋都会启用他。

说起浙江的试点,老朱突然想起,刘伯温这个老小子一个月了都没给自己交出满意的税法稿子,不由大怒:

“连刘基这老小子都偷奸耍滑了?”

朱标闻言苦笑,父皇这个急性子,一个月他能让刘基交出什么像样的东西?

他知道朱元璋心情不好,谁撞到他头上,谁就要倒霉。

他只能轻声安慰,为刘基刘大人,争取时间。

……

刘基的情况确实不太好,自从上次被皇帝揍了一顿之后,他就趁机抱病在家休息。

虽然名为休息,可他并没有忘记皇帝给的任务。

将商业税的规则和施行方法,给规划出来。

以他的能力,这件事其实半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初稿。

只是,刘大人接下来的时间里,就陷入了反复修改的魔怔中。

也不知道几易其稿,刘伯温又废了一个版本。

“老爷,太子殿下让人从宫里带句话出来,问您的进度……”

刘伯温一听,马上就明白朱标要提醒他什么,大概率是皇帝对他的工作进度不满意了。

他明白,自己再不给皇帝交出一点东西,上次的十个大板只让他破点皮,这次是要三个月下不了床。

“给我备车,本官进宫!”

刘基更衣,穿上官服之后,就往皇宫去。

只是走到半路,他越想越难受,突然喊了一句:

“不去皇宫了,给本官出城去……”

自己做出来的东西,终归还不能让自己满意,刘基干脆让仆人调转车头,去了清心观。

“怎么又是你……”

张异见到刘基的时候,正在帮忙除草,他一脸嫌弃的样子,让刘伯温大受打击。

“有东西,想请你给我看看!”

“我洗手!”

刘伯温有求于人,表现得异常温顺。

等张异洗好手,将他递过来的东西拿来一看,顿时翻白眼:

“我还是个孩子,刘大人您何必如此折磨我!

这税法,我看都看不懂,怎么帮你?”

刘伯温递过来的东西,自然是他自己编撰的税法。

张异无可奈何放下,问:

“具体问题我不看,政务上的事,您老自然比我强上百倍,小道也看不出问题在哪?

您说说您到底觉得哪里不对吧?”

刘伯温想了半天,说:

“那日与你争论回去,老夫跟皇帝说了,皇帝让我定下税法,老夫却怎么写都不对……

今日本应该进宫面圣,诞我不甘心,还是准备找你问问!”

刘基见张异看不懂,就一一解释起上边的条例。

张异的记忆力不错,不多时就记下大半。

他从刘基字里行间的语气,大概猜出这老头迷茫在哪。

“刘老,您可知税法的最基础的本质应该是什么?”

“什么?”

“调节天下财富,本质上说,是劫富济贫!”

张异随口一句话,却让刘伯温呆立当场。

第九十一章 我悟了,摊丁入亩

劫富济贫?

刘伯温瞬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先不说他认不认同张异的说他,但张异提出来的这个观点,是他从未设想过的。

“劫富济贫?”

他忍不住重复一遍,张异点头。

刘伯温若有所思,却还是不太能接受。

张异笑而不语,如果刘伯温能接受,那就怪了。

再怎么聪明的人,也无法跳脱时代的束缚。

“所谓劫富济贫,其实是税收的本质决定的,税收的目的,其实就是调节……

朝廷将税收上来,用于维护这个国家的运转。

国家就如一个机关,它有方方面面需要顾及,可能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运转……

譬如,如果黄河决堤,朝廷就需要去赈灾,安抚百姓。

若不然,就可能激起民变!

前朝为什么无以为继,就是因为前朝这台国家机器,运转不下去了。

但是,它运转不下去的根源是什么?”

“税收!”

“没错,是因为税收不上来了。可是为什么会收不上来呢?

因为作为税收主体的百姓,他们已经没有油水可以刮了,百姓活不下去,自然要造反。

这就是历朝历代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

但,钱去哪里了?”

张异又问,刘基默然。

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回答。

以刘基的智慧,他似乎已经明白张异后百年要说的话,是对他认知的挑战。

“钱都去官僚,乡贤,地主手里了!

每个王朝的溃败,几乎都是从收不上税开始。

这些人不管什么原因吧,他们在国家的税收名单里消失了……

天下就这么大,一个朝廷开朝的时候,假设它能从1000万顷土地中获得税收,到了王朝的默契,可能连三百万都没有!

那七百顷的税收,被各种人给吞没了。

天下百姓却还要守着三百万顷的土地供养朝廷。

先不说百姓能不能供养得上,就算朝廷能靠着这三百万顷土地的税收勉强度日吧?

但这台国家机器还是要运转。

譬如,再来个淮河决堤,朝廷又该赈灾了……

朝廷的钱粮本来就不多,发给百姓之后,他自己日子都困难。

然后他发现,因为水灾的缘故,许多人继续兼并土地,朝廷的税源连三百万亩都没有,只剩下一百万亩了……

这样的朝廷,怎么可能不灭亡?”

张异的话,让刘伯温想起前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的僧道纳税的公案。

所谓天下人皆纳税的理念,正是他和张异论道的话题。

朱元璋不许读书人增加特权,反而将宗室本应该有的名分也给砍了。

刘基似乎已经明白,皇帝的苦心。

“咱们以前的税收方式,本质上是劫贫济富。天下拥有最多财产的那批人,他们却可以心安理得的免税!

就如刘大人想给天下读书人增加特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税收的减免吧?”

刘伯温闻言点头。

张异道:

“咱们大明如今还没有开恩科,假设明年开了恩科,这天下的举人少说也增加三百多人,这三百多年就从朝廷的纳税名单上消失了,

若我是一般的百姓,我肯定会求上那些举人老爷,将土地挂在他名下!

那么,他和其中一些人的土地,就从朝廷的税源中消失了,科举三年一次……

洪武六年,举人就有六七百了,九年,过千……

如此轮转,经历几个皇帝,刘大人可知道有多少人合法的吞并了朝廷多少土地?

这些人和这些资源,师朝廷的税源。

他们消失了,但税收不会平白消失,只会压在百姓身上。

一千人不够,一万人呢?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