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每天都是烦死了。
繁重工作和巨大压力下,简雍心态更甚,不仅见谁谁烦,连脾气也逐渐和张飞靠近。
听到有人喊自己,他扭头看了一眼,但在见到郑高身形容貌的刹那,便给对方判了死刑,连话都没细听,便呵斥起来兵卒:
“你们做什么吃的,领个俳优过来?天师使臣?开什么玩笑,俳优的话还能当真?快赶出去!”
俳优大话向来说的没边,还天师,张角还只说自己是大贤良师呢,活人谁敢这么大胆子称自己天师?
简雍连骂都懒得骂,眼神更是没多给一个,直接就让兵卒赶人。
态度恶劣的就像是在赶蟑螂。
这样的待遇,郑高打小就开始经历,按理说他应该熟视无睹的,只是不知道为何,此时他竟生出了几分愤怒。
抱着木盒,郑高用力闯过兵卒的阻拦,三步并做两步站到简雍身前拦人:
“我并非大话!天师率上万人诚心来投,简郎中如若不信,可看盒中信物!”
说着,郑高将木盒打开,硬怼到简雍面前。
一个俳优能有什么信物?他没让人乱棍打出去已经是开恩了,这人竟然还敢上前!
多日积压的怒气在这一刻爆发,简雍刚想发作,目光却已经看到木盒内部的物品。
刹那间,冰水浇头,将简雍即将爆发的怒火全都熄灭。
瞪眼看着盒内,简雍眼珠都要突出来了!
这,这是什么珍宝!
木盒不大,内里静静躺着块巴掌大的透明晶石,上雕尊神,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要从石中出来。
这太不可思议了!
他主公昔日为一方势力,更是见过天子,跟着主公的简雍交往豪杰富商无数,眼界绝非寻常人可比,却从未见过这样通体透明的珍石,连冬日寒冰都不见得能有如此晶莹剔透!
此物……价值连城!
简雍呼吸逐渐紧促,他不似之前的烦躁,神色严肃起来,认真打量面前的人。
身高不过五尺有余,胖的出奇,即便极力克制,眉眼和动作中还是带着俳优挤眉瞪眼的滑稽劲儿。
看这模样,简雍还是没相信郑高说的话。
谁会让俳优带这样的珍宝过来?还是一个人?
根本不可能嘛!
紧接着,简雍脑海中浮现出另一个猜测。
会不会是这小子活不下去,想借着珍宝投主公家中安身,又怕见不到人,珍宝被人抢了去,才用这大话忽悠他的?
很合理。
主公这些天忧劳至极,简雍也不想拿这点小事再去烦他,直接安排道:
“行了,我知你随军不易,想献宝求主公庇佑,之前那些话我也不计较,这样,此物给我拿去主公,让人带你去寻赵将军,与我家主公家小一处,保你安危便是。”
郑高真是有苦说不出。
他这外貌,说话都没人信,真是气死人了!
可来这一趟,信必须要送到刘使君手中,他只能继续强调:
“简郎中,我真是来送信的!”
“嘿,你这俳优,还觉着我会贪了这珍宝害你不成?”
简雍不想多与他掰扯,皱着眉开口:
“哪个主公能让你做使臣?还一个人过来!你要求庇佑就赶紧答应,不行就走,别耽误乃公时间!”
“我家主公就能!”郑高急了:“哪里只有我一个人?随我而来的兵卒就在那边站着!郑虎程节,你们快过来!”
随着郑高招手,远处二十个乡勇以极为整齐的步伐走了过来。
看着他们衣衫与己方兵卒不同的模样,简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面前这俳优,还真是来使?
不是,谁会让俳优当来使啊!这也太离谱了!
腹诽着这群人不着调,简雍又注意到为首兵卒提着的篮筐。
那筐里装着些黑漆漆的东西,有点像……桑葚?
肯定是看错了,这都快十月份了,怎么可能会有五月份结果的桑葚呢!
第9章 备愿拜为兄长……
简雍刚在心里说服自己,那篮子和桑葚一模一样的东西不可能是桑葚,便见这俳优上前,从篮子中揪了一小串出来,极为自得对他开口:
“我家天师可是真仙人!此为五月方有的桑葚,天师特地取来致礼,简郎中如若不信,可亲口尝一尝!”
七八颗表面带着无数小颗粒的桑葚,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晶莹透紫,这是熟透才会有的模样,一咬,汁水四溢,酸甘可口。
看着它,简雍发觉自己竟嗅到了桑葚的果香!
见了鬼了!
九月份,能上哪儿得来桑葚?
早年跟着刘备打过黄巾军,见过那些神叨家伙不过是些凡夫俗子的简雍不信邪,直接从郑高手中接过来桑葚往嘴里丢。
甜。
非常甜。
果肉入口即化,如蜜般的汁水瞬间从舌尖炸开,带着夏初的芬芳,一路渗到心里。
简雍这辈子都没吃过这样的桑葚。
面前站着的兵卒和刚才惊鸿一瞥的水晶雕像,都不如这逆转时节,如蜜般甘甜的桑葚带来的冲击大。
这世上……竟真有仙人?!
而且,他还打算与主公一见?
简雍意识到这代表什么,瞬间心跳如擂鼓。
他再次看向郑高,在真仙的存在下,隐约明悟对方派他来的用意。
这是看主公及臣下是否有容人之量啊!
还好自己只是赶人,并未做更多失礼暴敛之事,不然,可真是误了主公大事!
心中后怕,简雍觉着背后凉飕飕的,他赶紧伸手扶正衣冠,郑重行礼道:
“是在下怠慢,还望来使谅解。”
昔日宴上看他演滑稽戏的简郎中,此刻竟在向他行礼致歉!
郑高惊的差点躲开,他本能觉着自己不配得到这个,但天师又给了底气,让他站着,有些僵硬的接受了对方的致歉。
“既然简郎中已信,可否为我引荐刘使君?”
“这是自然!”
见郑高没有生气,简雍不免松了口气,侧身伸手:“请随我来。”
大帐。
行军在外,向来是一切从简,饮食上也如此,都是有什么就吃什么。
以往颠沛流离,刘备过了不少苦日子,很少挑剔饮食,可看自己的豆饭和军师的麦饭,还是皱紧了眉头。
未去壳的硬麦及其难嚼,更难消化,军师地位仅次于他,哪怕还剩下一点米、粟、豆,甚至只要军中硬麦多一些,也能与相随的大族换些糙米,不至于让麦饭出现在军师面前。
出现,说明他们如今粮草短缺到了极致。
想想现在的行进速度,刘备也做了不更多,他只能端起碗走到诸葛亮面前:
“我喜食麦饭,孔明,你与我换一下吧。”
这借口有些敷衍,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