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骡马都拉出来用了,可还有一大批没送完的,尤其是矿上,他们那边的存粮就够吃十天,再不送过去,接下来就要挨饿了,今天早晨还没雨,我们运输队打算赌一把……这贼老天!”
蒸汽拖拉机是个好东西。
一辆车的载货量,能赶得上八辆马拉的车,只要人能撑得住,一口气开它个七八个小时,走上一二百里都不成问题。
可惜这么好的车,分配到他们县的数量并不多。
如今各地拉车的驽马不足,尤其是马不能长期在水泥路上奔跑,那太容易磨损马膝,偏偏需要转运的货物又多到吓人,大部分都靠这些车撑起来,没办法,县里只能绞尽脑汁的安排货运。
也就是按照过往经验,各厂这个月把下个月的生产所需的货运量和时间计划出来,然后在二十号这天专门跑一趟县,与运输队和其他厂协调怎么用车。
这里面的争执不必多说,严重时,得县令亲自出马才能调配个各方能接受的结果。
六月农收,需要转运的货物更多,必须得抓紧时间把接下来梅雨季一个来月没法送的全送完,去年,运输队就忙到了六月十七才停下,今年更是把关键的货运压缩到了八号,就防止会出现提前下雨,谁曾想,雨来的比他们想的还要早!
恶劣天气和无法完成任务的影响下,人很难保持良好的心态,车手也是,反复咒骂着这场提前了的大雨,听着的郑厂长觉得这声音异样的耳熟。
他回忆了一下,试探性的问道:“哎,你是不是送过我们淀粉厂的货啊?就五天前的早薯!”
“送过啊,你是……郑厂长?”
车手盯着对方斗笠下的脸细看了两秒,猛的一拍大腿:“我是小杨啊,杨锦!”
想起来了,那个十七岁的车手,还是个女娘。
蒸汽拖拉机极为沉重,又经常是连轴运货,忙起来时,十天半个月都休息不了一天,只有二十四五的成年男子才能当得了车手,年龄小些的或者年龄大些的都做不了。
不过,有些力气大些的妇人经过训练,也能开得了车,但也是和男子差不多的年岁,而且不能拿过来当牲口使,这个年纪的杨锦却是正式车手,极为稀奇。
好像是因为她会修车的缘故?
“这可真是巧了!”
回想着对杨锦认知,走到近前的郑厂长问道:“哪里用帮忙?”
杨锦让开位置,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道:
“我刚才检查了一遍车,哪里都没事儿,想再开开试试,可惜撬棍不知道掉到了哪里,同行的蒋哥又去叫人了,没撬棍,我一个人转不动这别轮,郑厂长帮我转一转它吧?”
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工人,在造蒸汽车上都是纯纯的新手,能够把车造出来,让它正常的行驶已经是极限,所以这些穿梭在各大运输道路上的一代蒸汽拖拉机,其实只满足了载货量大,能跑起来,煤炭消耗少三个优点,其它方面——
只能靠车手自己去克服。
就比如他们也没搞明白为什么煤炭燃烧时间充足,蒸汽已经进入内胆,但就是初始动力不足,转不动车轮,不过既然可以通过人旋转别轮给力带动车轮转起来,正常行驶,那就不用管,让车手启动的时候自己来那么一下就行了。
特别符合工业化初始发展时的状态,既野蛮生长,能用就行。
郑厂长看了一眼烧着的锅炉,点了点头应道:“行,我来试试。”
按照杨锦的指点,双方一同使力。
“三,二,一转!”
“三,二,一转!”
“三,二,一转!”
', ' ')('蒸汽拖拉机发出几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可却怎么也转不起来,甚至四五秒过后,还直接停下了!
斗笠与蓑衣披在身上好像也没什么用处,头上,脸上,身上全都是雨水,可急的要死的杨锦却一点儿也没察觉:
“不行!这车还是有故障,可我排查不出来故障在哪!”
郑厂长安慰道:“别急别急,你不是还有车手一块出来了吗?他去叫人了?”
“是,蒋哥是去叫人了,可这周围也没村庄驿站的,也叫不来什么人啊!”
何止是叫不过来人,这车这么沉,去矿场还有三四十里的路,就算是来了人,又能有什么用?
倒是再往前跑个十来里,就是工厂聚集地,各厂机器车不够用,肯定要备着牛车马车作为辅助,他们厂也是。
但车辆本就紧张,不一定都在厂里,尤其是这雨一下,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驾着车去乡下支援,更不敢轻动,偏偏这么多粮运过去,至少要八辆车,这——
帮一把吧,那蒋哥找不到人,到最后还得求他们那边去,一来一回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耽误多少事情,更何况让人在雨里一连淋那么久,没病也要淋出病来!
现在依旧是缺医少药,感冒难治的紧,要是不小心落下病根,一个好苗子就废了大半,郑厂长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他主动道:
“这样,小杨,你先去驾驶棚里躲着雨,我现在就回厂里组织人,骑车带着粮箱和大棚过来,先用自行车把粮运矿场去,至于这车……等雨停了再说!”
杨锦没想到对方会这么大手笔的出手相助,愣了一下才答应过来,连忙感谢:“这,郑厂长,我,太谢谢您了,您这可是帮了我大忙,等雨停了,我一定亲自——”
“帮你就是帮我。”
郑厂长摆手打断了她的话:
“再说了,都是一乡的人,搭把手的事儿,谈什么谢不谢的?你赶紧上车烤烤火吧,别得了风寒!”
*
畜车不能动,只能用人力顶上,三四十里,骑自行车今天出发,明天中午就能骑回来,能密封,绑在车后座的塑料桶他们也有不少,完全能将这三四吨的粮食一口气送走。
唯一的问题是,塑料桶也很珍惜,不能损坏,一辆车最多绑两个,也就是一百公斤出头的载货量,这样下来,至少需要四十辆自行车。
而厂里没这么多车。
原本,郑厂长还想着要怎么从其他厂里借车借人,是不是要跟他厂的厂长许诺些什么,没想到刚跟厂里这些有车的工人说完,就听他们主动开口:
“没事厂长,我良人也有辆车,这雨下这么大,他那厂应该也没什么活计要做了,我把他叫过来一起送粮!”
“我良人也是,她也能送粮!”
“我阿姐……”
“我阿兄……”
“隔壁厂小林……”
“我还得调整生产线,没办法亲自去,还有会骑车的吗?骑我的车去也行!”
“黄工程师,你那可是新车!这又淋雨又运粮的,回来不知道要成什么样子呢,还是算了吧?”
“车就是拿来骑的,管他新旧,还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