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如此,要对这十几万人进行重新编排,对原定的屯长、军侯、司马、都尉、校尉等等进行大洗牌也是非常耗时的。
当然,这一切不需要在夏津进行,按着林墨的要求,是把所有人都拉到了平原去,这么做有两点好处。
第一是方便对这些部队进行精简裁员和大洗牌,其他不说,司马以上的如果无法确定忠诚问题那就必须换上自己人,更别提还有无数的细则问题。
再一个,袁谭死了,青州是第一个需要收复的,这里头涉及到了抚民问题,不过这方面袁家底蕴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他可不需要像吕布那样一个个郡去拜访,一纸文书,青州六郡的太守就老老实实的过来拜谒新主。
不来?
没问题啊,我叔父很能打的哦,而且还是师出有名的那种。
吕布一度是羡慕的不行,真没想到这么个绣花枕头作用如此之大,林墨对此是笑而不语,他的作用你才发挥了不到十分之一呢。
未来的路长的很,绝是少不得袁尚的帮忙。
唯一有些风评不好的地方就是,现在想见袁尚的难度变得很大了,欲见北国之主,先会兰陵侯。
吕布担心时间久了,这风向会不对,舆论上对吕家不太有利,但林墨无所谓,这种事情,做都做了,你还想神不知鬼不觉?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曹操有句话说的好,誉满天下者往往都是毁满天下,有些时候是可以不必过于在乎自己的羽毛被打湿的。
没有吕布和林墨,袁尚早晚也是会走上覆灭之路的,袁家内部的问题太严重了,在这段成为傀儡的日子里,袁尚自己也逐渐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很难过,看着铜镜里的自己,他感觉到很陌生,让他难过的不止是袁家的万里河山在悄悄易主,而是他终于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已经不认识镜子里那个曾经意气风发、雄心万丈要让袁家再次站在巅峰的少年了。
但,成王败寇,自古使然,他难过,又无奈。
……
高干其实已经濒临绝望了,接连的败给曹操后,兵马折损过半,士气低迷,兵无斗志,守城已是万般艰难,遑论还击了。
而且,在曹操踏入并州地界时,他就已经做了两手准备,一头是派人带礼前往河西大草原拜谒南匈奴的单于呼厨泉,希望他率领匈奴兵救援自己。
礼物呢,呼厨泉收下了,兵马是鬼影不见,没办法啊,在高干的使者去之前人家就见过朝廷天使了,他能做到两不相帮实实在在算是厚道了。
而第二路援军是太行山的张燕,其实这一手实实在在是昏招,毕竟两家斗了这么多年,积怨太深,张燕自始至终就是在曹操和吕布之间做选择,高干?压根没在考虑范围。
得知了张燕的人竟然直接朝着中山国与河间劫掠,高干知道,自己不会有援军了。
如果不是因为袁绍外甥这层关系,他甚至有了想投曹的念头,人生天地间,还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这一点,高干就比袁尚硬气多了。
所幸在这个关节的节骨眼上,袁尚终于来信了,称自己已经战胜并斩杀了袁谭,但因为这一战军力危殆,一时间抽不出人来,请他务必要撑住,自己很快就能来了。
高干不太明白为什么不调蒋义渠的人来,袁尚信里没说,他也只能硬撑了,虽然只是个遥遥无期的希望,但总算是给了几分底气。
同样的战报,曹操也收到了,荀攸大概猜出高干现在被打怕了,肯定是死守待援,既然如此,那就不必攻城,掠地好了,于是分出一部分人牵制住太原,其他人则是向河西、乐安两郡进发。
你高干不救是吧,那剩下的雁门、云中、定襄等郡会不战而降的。
他们不担心袁尚整顿好兵马会来救援,曹操和荀攸是什么人,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件事多半是林墨在暗地里捣鼓,否则怎么可能明明是袁谭的帮手,现在袁谭灭了,你吕布反而成为了袁尚的得力干将,这不是扯呢嘛。
合计一番后就很清楚了,现在北国兵马根本无法调动,因为他要安抚世家官员和收纳俘虏,这项工作的繁重,在没有彻底的稳定住挟袁尚令北国的局面前,甚至连黎阳的兵马他都不敢动。
坚定了这个信念后,曹操就可以放开手脚大胆的去攻略其他的郡县,并州很快也会易主。
“这小子还真是每次出手都让人大开眼界,仅凭着两万人,就把袁家兄弟的几十万人牵着鼻子走,最后还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真就让吕布有了入主北国的机会。”曹操苦笑了一声。
这是他没想到的,更加没想到的是,林墨的速度这么快。
尽管他还没能弄清楚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依着他对林墨的了解,袁家兄弟肯定是被他耍的团团转了。
可惜张汪死了,不然还得揍他。
“此子确实手段不俗,但想真正掌控北国,他要走的路还远着呢,在下觉得,如今不仅是要吞并北国,还需要找个盟友。”荀攸跟在曹操身后,在寨子里闲庭信步。
“袁熙。”曹操停下来,扭头看向他。
荀攸点了点头,“林墨是看准了袁家的影响力,所以,我们也是可以从袁家人入手的。”
“其实这件事我是想有过的。”
曹操叹了口气,继续前行,“可是这小子毫无争雄之心,二袁夺嫡的时候,他也是偏安幽州,固收本分,恐难说服。”
“过去不行,现在可能也不行,再晚些时候,一定行。”荀攸笑了笑。
曹操第二次停了下来,疑惑的打量着荀攸,过了一会,脸上露出一抹恍然表情,大笑了起来,“然也。”
林墨想挟袁尚令北国,本质上跟自己挟天子令诸侯是一样的,这种事情不管你怎么做,总是不可能瞒天过海,否则自己也不至于落了个汉贼的骂名。
等事情传开了,袁熙肯定就坐不住了,稍微有些脑子也该明白,北国由吕布做主就不可能放任袁家人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等他感受到了危机后,自己再派人结盟,事情会顺利很多。
其实,曹操更愿意的还是按照郭嘉的大战略部署,取并州后下荆州,只可惜,现在的荆州并不好取啊。
虽然荆州也有二子夺嫡的情况,但刘表现在还健壮的很,一时半会死不了,荆州不乱,曹操也没办法入主,这一点,除了耐心等待,没别的办法。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先联合袁熙,稍微打压一下吕布吧。
……
中原大战后,袁绍病死,这就导致战火烧到了北国,青冀在打仗,并州也在打仗,乃至于交州都在打仗,偏偏这荆州是人间净土。
这在刘表看来是极好的,如今上了年纪了,早就没有了雄心壮志,只希望保境安民,让治下百姓过上几天太平日子也就够了。
但,皇叔从来都是信奉虎老雄心在,有赌未为输的人生格言,更何况他才四十出头啊,见得四方狼烟,一颗心就开始躁动了。
他觉得,眼下正是东山再起的绝佳时机,必须要有所作为。
其实,这事搁半年前刘备都不敢有这种念头,但诸葛亮出山后,他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开了挂的人生啊。
他出山后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让刘琦请为长沙郡丞,蔡瑁是极力支持的,想法也很简单,他走的越远,刘琮上位受到的阻碍就越小。
所以,刘琦就跑到了长沙当起了郡丞,捎带着的还把刘备给请了过来,对此刘表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后长沙太守张仲景就遇上了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从官职上说,他是节制刘琦的,可他是刘表的长子啊,制约上可不敢太过,多数时候只能放任他做决定。
但,这样也不是办法,因为如果自己完全的把决定权交给刘琦,在蔡家看来就是在拥护刘琦了,无疑是把自己卷入到了夺嫡的战争中去,作为本就无心权位的张机当然不愿意事态发展到与蔡家对立的地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