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页(1 / 1)

('

恰是周瑜借着这个良机,再行苦肉计,一切都能合情合理。

毕竟,任何的计谋说到底不可能一拍脑子就硬来了,需要融合目前状况做出看起来并无明显错漏的行径。

历史上的周瑜打黄盖,建立的前提也是有两个。

第一是前期的战事不利;第二是黄盖身为三朝元老,威望上本就压过了周瑜,他不服周瑜是说得过去的。

眼前,要是随手找个人来行苦肉计,人家会觉得江东脑子抽了,主公还在这呢,一个个就跳起来了。

陈武就不同了,从别部司马贬为百夫长,还吃了四十军棍,现在又丢了粮草,贬为马夫。

正常的人想法都是会逃离。

事情的发展,也大致上跟周瑜猜想的差不多,消息传开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人觉得孙策不杀陈武是留下了隐患,也有人觉得陈武这辈子算是废了。

当然,对于陈武的讨论会比较激烈不是他个人勇武有多出色,而是他本身就是庐江人,在庐江这一亩三分地里,他吃了这样的苦头,免不了会引起同乡情怀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尚算平静。

林墨的大军已经过了合肥,开始逼近舒城,预计在三天内就可以兵临城下。

陈武这后背一时半会肯定是好不了的,只为了达到目的,还是强忍着剧痛弓着腰下了床。

在一个夜里,他主动找到了暂居在驿站的乔公。

“乔公,可否念在末将同乡之谊,拉末将一把,未来必定感念此番大恩,终生铭记。”房内,弓着腰的陈武对着乔公行大礼,姿态别扭。

“将军何出此言啊。”

乔公连忙引领他坐下,“可老朽与吴侯交情不深,我如何能为你说的上话呢?”

“这么说乔公是愿意帮末将的?”陈武双眸殷切。

“你我同乡,能帮的上忙,自然会鼎力相助,只恐吴侯听不进我言。”

“非是吴侯,而是……兰陵侯。”

闻言,乔公一怔,浑浊的眸子闪过一抹光芒,强忍着内心的激动,不解道:“将军此话何意啊?”

陈武深吸了一口气后长叹道:“乔公乃庐江大贤,在您的面前,末将不敢隐瞒。孙策暴戾成性,罔顾将士死活,我陈武也算是为他们孙家血战几十场了,身上大大小小的伤才换来了别部司马一职。

可孙策又是怎么待我的……”

陈武顿了顿,面露苦涩之笑,“颜良文丑遁逃一事岂能全算在我一人头上,前往怀县运粮的时候我也说过,自己带伤恐防有变多带些人去,他也不同意,最后丢了粮草便要摘我头颅。

他是庸主,不配我效命。

我欲转投兰陵侯麾下,只恐他不信任,末将知道乔公与刘子扬交情不菲,而刘子扬又与兰陵侯颇为投缘,可否为末将引荐。”

这些日子来,陈武的遭遇确实引起了淮南士子的唏嘘,可真真切切的听到陈武这么说,乔公还是有些诧异的。

他站起来,在屋内来回踱步,忽的质问道:“吴侯待你不薄,你竟生了反骨,我们淮南人的骨节你都不要了吗!”

陈武对此早有预料,强忍着背后的伤痛站了起来,狰狞道:“孙策本就是嗜杀成性的人,我弃他便是弃暗,兰陵侯心怀天下,我投他便是投明。

我以为乔公是明大势之人,不料想却是这般浅薄的见识,也罢,你去向孙策高密吧,大不了就是一死!”

陈武昂首挺胸,视死如归,丝毫没有惧意。

这番铿锵之词让乔公终于放下了戒心,激动道:“好好好,老朽没看错人,子烈啊,你果真是庐江俊杰!”

陈武一脸狐疑,“乔公此话……莫非与末将想一块去了?”

“哈哈哈……”

乔公朗声大笑了起来,“来来来,坐下,老朽与你话说分明。在此之前,老朽想问一问,军中似你之人,还有多少?”

陈武摇头道:“其他将军我也不敢去问,不过我麾下的那几百人都是当初跟着我从庐江过去的,绝对信得过。”

“那便好,相信老朽的话,不必去投兰陵侯,在这舒城便可建功!”

乔公老怀安慰啊。

原本只是为了自家女婿拖住江东兵马的,没想到呢,还能跳出个陈武来。

这可是个关键之人。

毕竟,不管是乔公,还是城里的几个世家,其实都没有能力为林墨打开城门。

但陈武如果愿意加入,那情况就不同了,他是孙策的人,悍然出手的话,江东军根本防不胜防。

这绝对是意外之喜。

幸亏当时跟孙策联姻之事如允文所说一样没有被宣扬开,否则今日怕是陈武也不会来。

乔公觉得,自己不仅要拖住江东孙策,还应该为二乔送上一份像样的嫁妆。

就为林允文打开舒城的城门吧。

第三百二十七章 霸主与奇才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大汉天下四方为战,吕林与关中十部,刘备与夏侯渊,关羽战安丰,孙策战淮南,曹操下益州。

狼烟骤起之下,进展最顺利的两方还是吕林与曹操。

在得到了张松和法正为内应后,又通过法正联系上了东州派的孟达、吴懿、吴班等人,仅凭着死忠的张任在曹军面前不堪一击。

阻挡汉中入蜀的门户关隘葭萌,因为孟达的内应,仅用了七天时间就被攻破。

而埋伏于剑阁的蜀军,更是因为吴懿、吴班的临阵反戈致使张任都被生擒了。

这两关一丢,曹军得以长驱直入川中盆地,原本一日三惊的蜀军已经到了望风归降的地步,前后拿下整个益州不过只用了四个多月而已。

不过,作为一州疆域堪比北国四州的深厚底蕴,天府之国的名头当然好听,想完全的治理运用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尤其是孱弱的刘璋这些年来近乎昏昧的治理手段,导致这片土地上的派系斗争竟是比之北国还要厉害,东州派和益州派不说是不死不休,也是到了针尖对麦芒的时刻。

刘备拿下川地后,也花了几年光景才算勉强的稳固下来。

最后走的路线,看起来像是蜀人治蜀,但其实不尽然,从文臣武将的序列里来看,要职更多的还是掌控在了东州派的手里。

譬如李严、吴懿和法正等人,至于益州派的黄权之流主打是内政的开发。

这里头有个挺有意思的地方,刘备采取的更多算是平衡之术。

将治理的事项归之于蜀人,但大权其实从来没有下放过,一直是由刘备和他的元老班底握着。

这种方法有点类似蜀人搞开发,东州派主打对外,而他刘备和自己的班底居中稳控局面。

行是肯定行得通,刘璋搞不定是因为他本身的孱弱,加之没有可以镇压大局的班底,这一点跟刘备是没法比的。

而曹操无论是权谋、霸术和底蕴都在刘备之上,拿捏益州不会有什么难度。

甚至,只要他愿意,能把蜀地豪强按在地上摩擦也不出乱子,当然,这除了曹操本身的权谋霸术外,掌中天子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问题是,现在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让他放开手脚去治理。

孙策的联盟信送到了,他迫切需要借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进攻徐州,打破中原被三面钳制的被动局面。

动身前,需要制定好治蜀的基本方针。

大体上跟刘备贯彻的差不多,鉴于入蜀功劳最大的是东州派,肯定还是要以东州派为主,益州派系主打落实政要开发。

这种方法适合短期的过度和平稳,弊端就是必须要有曹氏当家人坐镇。

家族派系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曹氏亲贵中能人有,庸才也是有的,可曹操有些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

作为自己的老巢许昌,如果不是靠着曹氏派系制衡了颍川派,最终照样落入袁绍、袁术这种成也世家、败也世家的局面。

而放眼整个部曲,最合适的人选只有曹仁一个了,只能把他留下。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