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2 / 2)

他知道堂兄想知道什么,而这也没什么不可说。

与宁死不降的辛评相比,辛毗、郭图都降得干脆,在狱中关了一段时日,不曾兴风作浪,又是颍川同乡,在冀州并无根基。

冀州人才空虚,他们才能足够,最后也就放出来,各领一县。

其中,使郭图坐馆陶,而近兖州,多少也有制衡郭奉孝之意。

“如此就好。”荀祈松了口气,“向来太尉严苛,辛韬虽忠心无二,却也惴惴不安。”

荀攸不置可否,辛氏是没参与王司徒案,可未必没与袁绍交通消息,只是毕竟已经过去,揭破无益,便也罢了。

葱白比姜汤烧得快,这一会儿荀缉就端了上来,荀祈端着温暖的甜汤,饮了一口,更不急着回家,“你可知太尉东征这半载,长安如何热闹!”

“……愿闻其详。”荀攸缓缓一点头。

荀缉也才随彝族使者回到长安,闻此,自引了一席在榻前坐下。

要说大事,其实也没有,朝堂算得上风平浪静。

先前被清空一小半,剩下又因为太尉的官吏改制,职份责任清晰后,不得不辛苦干活。

毕竟对内,有旱情蝗虫,对外还有凉州归复并征讨袁绍,粮草、军械、兵马这些本不富裕,东拼西凑就够忙的了。

不过民间就很热闹了,几乎每月都有的渭水论经,是不逊于当年月旦评的盛事,月旦评能入室登堂的只是少数士人,渭水这边,就是太学博士与诸生,都是上千人,再加上看热闹的百姓,那就规模盛大了。

附近甚至起了一片集市,每逢是日,附近乡里都来赶集,商人贩货至长安,恰逢其会,岂会错过这一场商机,如此热闹,荀尚书还调遣守城兵卒,前去维持秩序。

每次都有人专门解释辩论议题,结束过后,也有文章问世,民间颇兴议论,就是渭水渔夫,都能说出一二。

“如今又有西域与南中使者入京,长安之中,都觉大汉复兴在望!”荀祈说着也有些兴奋,“冀州既平,百姓官吏无不期盼还归雒阳,不知太尉于此,可有想法?”

荀攸看出,想要还归雒阳的人里,显然也包括堂兄,可这件事,却不能轻易议论。

他当即肃色道,“迁都之事,社稷之重,攸如何得知,兄长亦勿问。”

荀祈表情一僵,公达在他面前少有如此,的确是他失言了。

他向外侧让了一小半,讪讪放下杯盏,也意兴阑珊。

“我也是想,不知何时能将耀卿归葬族地。”

虽然如此,荀攸依旧不接话。

荀祈又胡乱说叙了几句,便起身离开。

“依你看如何?”荀攸此时已无睡意,对收拾杯盏的儿子问道。

“尚书令一箭双雕,长安城中,乱中取定。”荀缉端着案盘,直起身回答。

最新小说: 八零,改变命运从让丈夫高考开始 [综漫] 萩原警官积极寻找刀剑男士中 [综崩铁] 星穹列车组 [综漫] 犬之刃 拯救女友的一百种姿势 雾雨春夜 [三国同人] 香草门庭 替身被拐跑了怎么办 与女鬼的还魂日常gl 在我身死道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