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孙权为了充实江东人口,曾出台过化蛮为汉的政策。
无论是什么人种,登记造册后全都按照汉人来缴纳赋税,因此淳于式才告陆议的状。
但陆议之后回都拜见孙权的时候,言谈之间,提到淳于式是个好官。
孙权感到疑惑,问道:“淳于式控告你而你却推举他,是什么原因?”
陆议非常谦恭地回答说:“淳于式的心意是想休养百姓,所以控告我。我不能再诋毁他以混淆圣听,此类风气不可长。”
闻言,孙权非常感慨:“这确实是长者才能做到的事,一般人是不能做到的啊。”
自此认定陆议宽宏胸襟,对其风范甚为佩服。
但孙权错了,天下英杰如过江之鲫,他不该忽略陆议也可能如他一样善于伪装自己的真实面目。
陆议同样是留名青史的人杰,又怎么会如他表面看上去的那般简单。
十六年的蛰伏,陆议一直在等待着一个独揽大权、大显身手的时机。
他要一飞冲天,如今好不容易等来这个人生崛起飞腾的机会,错过了很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有。
这时,忽然出现一个什么朱然来分自己的权,这是他的舞台,他如何能甘心别人掣肘?
从历史上夷陵之战那嚣张跋扈的劲头就可以看出,陆议这家伙掌权之后那唯我独尊的本性。
当时朱然、潘璋、韩当、徐盛等知名老将,他可是丝毫不给一丁点面子。
有些老将和贵族出身的将领不服约束,陆逊把他们全都军法从事了。
甚至敢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眼睁睁看着孙桓这个孙权的亲侄儿差点为国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