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不得不说,关中大族这么一手投资确实挠在了季汉的痒处。尤其是在这个刚刚鲸吞整个关中,而大量急缺人的时候,关中大族的投资显得是如此重要。
杜恕,杨准等一帮关中大族的嫡子,他们可都是接受着最好的教育。尤其是这个年纪已经在曹魏那边干了很长时间,是已经受过历练的合格官僚。
这种人才拿过来就能直接上岗,用起来是极其顺手的。这一批人才如果吸纳进来,季汉的行政力度可以提升一个大台阶。
也正因为如此,马谡即便有些看不上他们这种两头下注的玩法,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投资帮了大忙了。“对了,吾听闻你有个儿子叫杜预?”马谡看了杜恕半天,最终轻轻的点点头,突然开口说道。
“太子太傅这都有所耳闻?”杜恕这下是真的惊讶了,完全没想到马谡的情报会这么灵通。
不仅知道他杜恕以及杜家虚实,甚至连有有个儿子都知道!而季汉有如此灵通的情报网络,这是之前他完全不知道的。
看样子这是来敲打我的!
杜恕心中一凛,还没见到诸葛亮心中就已经多了几分敬畏。显然这个能把曹魏一路从陇右锤出关中的政权并不简单,自己之前还是小看了他们。
此刻马谡完全不清楚杜恕心中已经开始自行脑补了,他只感觉有些惊喜。
杜预已经出生了,这就代表自己蝴蝶效应并没有波及到他。而且他还在长安境内,未来没准他可以成为太子的武库呢。
想到这里,马谡突然心中有了一个主意,他看向杜恕笑着说道。
“说起来,阁下的儿子杜预应该已经两三岁,快到学习的时候了吧?要不了多久太子就要来到长安,很快这里就是首都了。”
“届时我马谡将会经常在东宫教导太子学习,若是有心,就让杜预一起来吧!”
马谡这一番话就是委婉的提出,打算收杜预为徒弟。
他让这个杜武库在自己眼皮底下成长起来,并且提前和太子打好关系。这样等杜预成长之后立刻就可以成为太子的苦力,还不用担心他跑了。
当然了,真正教育文治肯定不是马谡自己,没准到时候把丞相拽过来讲一段也说不定呢……
计划通,我真是个天才!
对此杜恕脸色却多了几分莫名的神情,好像想到了什么。不过最后他并没有拒绝或者也拒绝不了,表现的很高兴的感谢马谡的重视。
之后在长安休整了几日,马谡就带着太子开始巡镇渭南。为了保护太子刘璿安全,马谡甚至亲自持刀护卫旁边。
在马谡麾下千余百战老兵的护卫下,车骑将军与大汉太子从长安开始巡视渭南各郡县。沿途经过了长安,骊山,蓝田等地。
一方面震慑宵小,另一方面马谡更是教刘璿清查人口。尤其是马谡这些年对付世家大族的重要经验,全都一股脑的教授给了太子。
“殿下一定要记住了,任何时候档案一定是最重要的东西。只要控制住档案,那么不管是彻查户籍,还是清屯土地,都能顺利的进行下去。”马谡认真的向刘璿说道,“日后大汉东征关东的时候,这种事情可能会上演无数次。若是殿下真的要跟某一起东征关东的话,这些知识务必要牢记,迟早会用得上的!”
第465章 刘禅:迁都刻不容缓
就在马谡巡镇关中的时候,成都上下已经沉浸在北伐胜利的喜悦之中。无数老臣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老泪纵横,尚书台上下一片喜气洋洋。
十三年了,他们自刘备死之后,渡过了绝望的黑暗五年。在最艰难的时刻,很多老臣都一度觉得国家前途无望了。
但是最终,朝廷在诸葛亮的一手支撑下使得大汉渡过了难关。又在马谡开挂般的征伐下,征战八年时间,硬生生把局势又扭转了回来。
所以当长安光复的消息传回来时,所有大汉臣子无不喜笑颜开。一边庆祝国家的重大胜利,一边相互感慨终于熬过来了。
这些年走过来,大家都不容易啊。
其中不少元从派的后人,比如远张绍等人不约而同的回家祭祖。在这个喜庆的日子第一时间告诉先考,北伐终于胜利了。
不过,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刘禅却并不是很高兴。
因为他又被尚书台拉上加班了。
“蒋卿,朕明白迁都一事意义非凡,但朕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匆忙的迁都?”刘禅无语的看着摆在他面前的一摞摞公务,在董允的监督下开始一边处理政务一边盖章。
事实证明刘禅虽然不是个傻子,但处理政务的能力确实挺平庸的。很多地方都得蒋琬费祎处理的差不多,只留下盖章流程刘禅才能处理的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