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4(1 / 1)

('

意欲何为?”

他一面说一面起身,一时头晕脚下一晃,被身旁荀攸直接扶住,“小叔父勿急,曹君携大军前来支援,忠贞守国,攸以为其中必有误会。”

荀柔也反应过来。

固然支援什么的,不过是彼此随便找的借口,但郭嘉来找他,既是访友,也是表明曹操的态度。

曹操大义不改,对他本人小有不驯,不过是玩笑,他得展现点容人之量,可超出界限,性质就不同了。

两边兵马悬殊,曹操这么识时务的枭雄,无论怎么,此时都不会做出越界之事。

“凤卿得胜归来,我自应当出城相迎。”他定下心来,理了一理衣袖,“奉孝可愿随我同行?”

“敢不从命?”郭嘉拱手笑道。

荀柔这时才注意前来的信使,“君非前番来报孟德兄至邺之人?”

“是,”传信使没想到自己竟被太尉记住,顿时激动道,“小吏李何,乃赵国李牧将军后人!”

这名字完全没印象啊。

李牧他当然知道,战国名将嘛,前汉飞将军李广就是其后人,不过已经五六百年,后嗣衰落无名也很正常。

能作传信使,也是将军亲信了,荀柔于是又看了一眼这位名将之后,“李牧将军乃是忠义无双的智将,君且勉力,多读兵法史论,方不堕家名。”

“谢太尉指点!”李何立即俯首一拜。

这一句话,足以让他获得更多资源谁不知道,曹性将军就是因为学习书文,而得到太尉赏识呢。

城外郊野,已打起来了。

荀柔赶至,只听鼓声如雷,几方兵卒围拢,不断呼和应援,中间却是两人各执兵器,正骑马相斗。

黄尘滚滚,兵戈交错。

荀柔到能分辨出自家侄女,对面那个小将,就有些看不清了。

不过,也不要紧,先找正立在鼓车上击鼓作兴的曹操,至于对面击鼓的,则仿佛是张绣这个之后再计较。

“曹孟德!”他立即喝了一声,先定基调,“你怎如此无耻,欺负小辈!”

“这是什么话?”曹操大笑,却也适可而止,停了鼓槌,“不过是小儿辈一时意气之争罢,场下乃是我家文烈。”

文烈,自然是曾被曹操赞为“吾家千里驹”的族侄曹休了。

能被曹操选择,亲自带在身边教导,显然是曹家下一辈杰出人物。

荀柔弃了马,登上车,果然还是车上位置更高,看得更清楚,然而他实在不通马战,也看不出胜负。

“凤卿远路而回,正是疲敝饥渴之时,如何论得胜负?你家这小马儿,分毫不讲侠义。”

很好,对面的鼓声总算也停了。

场中两人各自控马退后一步,再放下兵器,下了马向鼓车过来,并同在车前行礼。

“不过相互讨教一场,含光何必着急?”曹操笑道。

荀柔呼吸一滞,发现自己今天又犯了一回傻。

“禀太尉,骑都尉荀凤卿已攻克河间,擒得河间太守、袁绍从侄高幹,故前来复命。”

幸好,这回又有荀襄。

一身胄甲的女将,见情形不利,上前朗声报来。

她甚至都不提这一场争斗,俨然没将城门这场波折放在眼中,所以不值一提。

', ' ')('

荀柔欣喜,他家小姑娘历练出来了,“即刻在城东扎下营寨,与曹性将军为邻,安顿士卒,今日设宴,置牛酒,以享三军,明日之后,论功行赏。”

荀襄干脆应命,转身叫上张绣,走到自己兵卒之前,立即传达了荀柔命令。

“好一个英俊女将!”众兵卒欢呼中,曹操抚须赞叹,忽而转问荀柔,“此女适与何人?”

多说多错,荀柔认为,自己今天还是少说闲话得好。

“曹君可要一同祝贺?”他扶着栏杆,跳下马车,迅速向荀攸靠拢。

“我还有事,先回城中,安排妥当,再请君赴宴。”

曹操望着荀襄离开的背影,兵卒在其命令之下,秩序井然的跟随离开,抚须问道,“文烈以为如何?”

清俊的银甲少年,惭愧道,“是休无能,不曾先擒之于马下,回去必勤练马战之术。”

曹操摇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为将者,所持岂是勇猛,你当学领兵之道了。”

若论斗战,曹休只是尚不得赢,可若论其他……就是真的一时胜负,此时想来,也无意义。

曹操也不知自己想看到什么,可也知道,是时候该回去了。

第284章 休养生息

在荀襄帅兵至邺过后不久,曹操果然带兵走了。

他这一走,荀柔睡眠质量也提升了,头脑也清明了,天也蓝了,风清水静。

不是惧怕,只是曹操在一日,他就一日不能安心。

难怪人道,初生牛犊不怕虎。

人越经历,越见识,越是小心。

从前以为绝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实中却实实在在发生。

原则上他相信曹操已被自己说服,这段时间一直以来不曾停歇的小动作,反而证明这一点,但心理上,尚未取得压倒性优势前,他都分毫不能放松。

人性,不能赌。

这不是针对曹某人,而是每一个有可能靠近,威胁到政权的势力。

眼下的胜利,只是表面胜利,战果尚未稳固,被袁绍统治好几年的冀州百姓,就是要让他们重新习惯红底黑字的“汉”旗,也还需要一些时日。

如果放在后世的游戏里,现在“汉”势力,刚开始重新加载在冀州这片土地。

其他州郡,司隶的进度很不错,政策上传下达顺畅,百姓认可;凉州还差一点,但进展顺利,百姓对大汉也有了归属感;益州进度看似不慢,始终跑不满,百姓对朝廷既向往又满怀警惕;冀州……则才刚刚开始加载。

当然,只要没有施法打断,发生大战、饥荒,只要让百姓能活下去,进度条就会不断生长,大汉的血量也会越来越厚,血防越厚,越不容易被推塔。

这也就是所谓的“势”了。

曹操今日一走,明年再见,局势就会大不相同。

曹操礼物中荀欷来信,算是小小惊喜。

衣食无忧,不受怠慢,这些当然都是虚辞,曹家对阿稷当然不敢差,但也绝不会那样自在。

不过,虽是软禁,毕竟名为做客,曹操夫人卞氏对他提出的要求,的确尽力满足,于是他借用曹家资源,埋头整理补充当初格物学的书。

荀柔见他在信中提到好几个当年他们未能尝试的试验,以及他许多想法,确信阿稷终于走上了适合的道路。

这个侄儿,几乎是他看着长大。

他当年教那些孩子物理、化学等知识,归根到底,并不是为了培养科学家,是希望教他们学会用科学方式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孔子的“道德人伦

', ' ')

最新小说: 儿子(男男非双性) 【虫族主攻】虫族妖修 舍命陪君子 让格林德沃再次伟大 爱到深处是放手 新杀人事件2025.4.19 我回头时,你还在 红云 同行人(群像) 丛棘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