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阿楚对此非常满意:新兵没上过战场可以慢慢训,老兵对于主帅的服从性却是很难一时改变的。
如果分给她的是一群非中年男将不可镇住的老油条,看到她年轻脸嫩就阳奉阴违,那才是真的要命。一个两个她尚且能够处置,可是这风气一旦涨起来,手下都一个德行,那才是大麻烦。
三日前,官军已入颍川境内,只是东部两县情况危机,刻不容缓,朱儁皇甫嵩已带人先行了,阿楚便也只能带着一千五的新兵与五百的私兵继续前行。
波才军势大,抗击的将领是不能胡来的,朱儁皇甫嵩在接诏受封的当日就已向各地征召有能力的将士,听闻孙坚也在此列,不知真假。
阿楚要和这些能人一同作战,站进去一看,画风格外不同,也难怪朱儁一开始没给她好脸色了。虽说她自觉本事不差,但是光看脸的话行吧,朱儁是典型大男子主义的汉代男性,大概觉得她比较适合出现在掖庭而不是军营。
她拍拍马背,夜照玉狮子便向身旁的荀彧靠近了:
文若,你看怎么样?
她没有具体说是什么,不过荀彧很清楚她的意思。
这位未来的王佐之才闻言侧过脸来,乌黑和悦的桃花眼微微下垂,对上阿楚的杏眼。他微微一笑,毫无保留地夸赞道:
异人有能力让将士们甘愿听令,是你的本领啊。便是朱公伟将军在场,也要感叹一声吧。
虽然有部曲作势,士兵们又都是新人,但阿楚以十四岁少女的身份使他们折服,的确是不错的成绩了。
至于是为什么
将军,今日也
身后有士兵拍马追上来。
皇甫嵩拨的一千五新兵里,有不少对军中规矩一知半解,没什么眼色,看着将领和监军聊天,竟然也凑上来打断。
阿楚看了眼他,欲罚又止,觉得现在还不到教规矩的时候,现在还得把树立威望放在第一位,于是答道:
明日下午就到阳翟,我也不为难你们了。若是还想打,扎营前挑三个最强的一起上吧。
就是靠打。
荀彧默默闭上了嘴。
六年了,虽说他和秦楚不是天天见面,但七日一见总是有的。即使是这样的频率,他也看不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让这孩子从当时那粉雕玉琢的稚童,变成现在这个一枪挑一群的少女。
阿楚浑然不觉他的复杂心情,抬手一挥,对那将士道:
你先下去吧,别打扰我了。
那士兵连忙应声退下:喏。
正如伏完刘华所预料到的,在接手军队的最初,阿楚是不被这些新兵放在眼里的。
这些将士大多出自雒阳周边的平民家中,对朝堂之事一无所知,自然不知道阿楚的舞阳亭公主之称是如何得来的,因此乍见得队首白马上那张明眸皓齿的脸庞,还以为是将领在开玩笑。
好在朱儁皇甫嵩对她携带私兵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他们还挺欢迎,总之,有了五百部曲作倚,局面姑且还能控制下来。
不过这些新兵,虽说没怎么动手动脚,勉强算是安分地站在原地,可嘴却是没有停下的。
阿楚当时和高玥说人言可畏,不曾想这么几天的工夫,就在自己身上应验了。
阿楚闭口不语,绕着军队方阵前后绕了几圈,听着他们从窃窃私语变成大声议论,挑出来几个起哄最凶的,抓出来在众人面前列成一队,暴打了一顿。
她虽不能说是力大无穷,但也是从小习武长大的,自然和这些士兵想象的手无缚鸡之力不同。她有天赋、不怕疼,还有系统的加速器做担保,打起架来比谁都有底气。
那几个不长眼的新兵,仗着朱儁皇甫嵩不在,以为没人能奈何他们,聚在一起指着阿楚和高玥说荤笑话,字句不离帐中塌上。
高玥现在是男子打扮,可生得太漂亮,又是阿楚自带的裨将,总不离她身边,因此也逃不过被议论,被那些作死的新兵说成是阿楚那年长的小白脸了。
高玥本就是个沉默寡言的性子,往日在家中听到这话,是要翻来覆去想很久的,只是这作战盔甲套在了身上,她居然不觉得伤心,只感到血气上涌,手都已经握在剑柄上了,若不是荀彧拦着,她差点冲出去。
没想到阿楚比她冲得更快。
那几个士兵被她一脚踹在小腹上,差点跪下去,又被绕到后面的阿楚顶向前,头晕眼花地踉跄了下,又感觉到拳头雨水一般落在了脸上。
其他新兵:好家伙。
目瞪口呆的荀彧:
捏紧拳头的高玥:
远在雒阳的袁术打了个喷嚏。
只有系统是最了解她的,一早就知道她要杀鸡儆猴,憋着一肚子气,摩拳擦掌等了好一阵,终于如愿以偿地看到阿楚把几个嘴巴不干不净的小兵打得鼻青脸肿,开心得在她脑子里即兴点播了几首土味背景乐。
等到阿楚脑袋里的自信放光芒唱完了,周边的杂音也终于止住了。
阿楚抱臂看着他们,冷笑一声:
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高玥站在她身旁,试图忍住嘴角的笑容。
一顿打不乖,就打两顿,两顿不行就三顿,一直不听话就一直打,打到听话为止。
荀彧总算是听懂了她当初那句不需要谁保护的意思了。
军营不比朝堂,没有世家大族那些根盘错节的利益关系,不需要步步为营,更不需要在行动前计算所有的可能性。男女也好,老幼也好,这些是不重要的。只要有足够的力量,这些人都只能乖乖服从她。
在雒阳给袁术一巴掌都要母亲出面才算揭过,但在军中却没这样的规矩,谁拳头硬谁是老大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让她感到非常愉快。
阿楚对这样的结果很满意。
与荀彧的谈话被打断,她也没有特别不快,打发完将士,又笑眯眯地凑回到荀彧身边,重新开启了话题:
文若呀,我早就听闻颍川有不少人才啦。如今黄巾四起,不绝如缕,朝廷危难,正是要用人的时候。
荀彧刚从回忆里抽回思绪,便听到阿楚难得好声好气地讲道理。闻弦音而知雅意,他已经猜到了她接下来的话。他轻笑了一声,反而给阿楚出了道难题:
彧的确有一友人在阳翟只是他在信中提及,前阵子迁了住址,已去了深山隐居。
连你也不知道吗?
他一向温文尔雅的脸上又浮现出无奈的表情:彧这些年都在雒阳啊。
阿楚才反应过来,一拍脑袋:
对哦。不过,既然是文若的朋友,我是掘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来,见一见的。
荀彧噙笑看着她。
嗯,如果能请他出山,那就再好不过啦。阿楚道。
第38章
阳翟气候温暖湿润, 山区丘陵众多,又有颍水穿境而过,与东武富春有所不同。
颍水生奇士, 这并非只是流传在颍川士人中的说法。颍川士人掩藏才华,蛰伏等待良机,便隐居山林, 偶尔也帮助困顿百姓, 给他们提些主意, 或者施些粥米,这是路边采桑的孩童也听过的。
阿楚带着两千士兵打马行过,刻意避开百姓田地, 一路看过去, 只觉得这里确实不太像战争地区。她想,真是辛苦皇甫嵩了, 黄巾这样浩大的声势下, 居然也能拨出块还算安稳的地方给她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