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深以为然:确实。
丁原武勇刚直,史载董卓于宴席宣布想要废少帝而立献帝时,丁原怒而离席,次日于城外搦战董卓,大获全胜。在这之后,就是众所周知的被吕布偷家送上人头了。
东汉典型的武官大致也就两种,一是忠心汉臣,二是利己乱贼。丁原显然是第一种,那就难免带着忠汉之人的另一种典型特质对世家贵族的天然敬畏。
这也是荀彧敢说自己能够牵线的原因之一。
荀彧大约也能猜到她的想法,沉吟片刻:自然可以,就在这几日么?
再等一等。
等个十天八天吧,当人们的目光都聚集在同一人身上,对某人的所作所为腹诽心谤时,会比平时更容易接受他人的结交唔,或许还会更进一步。
雒阳世家心中的弯弯绕绕她拿不准,丁原这类武将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秦楚想了想,随手拉起斗篷的兜帽,遮住眼睛后推了推荀彧:
让车夫先去步广里吧。我酝酿一下,这几天先抱个病。
优秀的政客成长的第一课:该装死时就装死,该得病时就得病。
袁氏一系的大小官员得偿所愿,亲手将董卓送上了骠骑大将军的座位,可是真要细究的话,秦楚是最先接到少帝的,按理来说,她的功劳最高、自然也应大加封赏。
只可惜伏完这些年未有结党私营,在朝堂上也并未给家中嫡女争取什么,秦楚才只封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扬州刺史。
其余世家得了便宜又卖乖,自然不会过分注意她的动向。
秦楚的沉寂反而合了袁家几人的心意,董卓府前如今门庭若市,乍一看都是袁家一系的官员。
秦楚也乐得安定,四五天下来也只接待了几位不愿得罪人的中立派,以及存在感渐弱的外戚派。
一定要说有什么特殊的话,就是那位与袁绍一同长大的太尉之子、宦官后人,典校尉曹操了。
这事想来也不太奇怪。
毕竟荀彧当初就与她说过,何进袁绍欲引董卓进京,只有曹操与主簿陈琳反对,如今董卓得势,曹操心里应该也更加警惕了。
再加上她年幼时与青年曹操有过短暂的交往,如今回了雒阳,他会前来拜访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还有一点
她随手搁下手中的狼毫檀木笔,心中漫无边际地猜测着对方造访的动机与目的,面上却不见端倪,努力摆出一副惊喜万分的模样,吩咐着家仆:
快请典校尉与公子进来!
她对着家仆吩咐了一声,低头吹了吹竹简上未干的墨迹,又另外招人将公文收拾了起来。
曹操拜访她倒是合理,但是但是雒阳政客彼此拜访,还有带上儿子的习惯吗?
第72章
秦楚在朝会前是曾与曹操打过照面的, 只是时间紧迫,没能多叙, 朝会散后又人多眼杂, 因此也没能再有交流。
没想到他会挑在这个时候登门。
许久不见了,亭主出落得愈发挺秀了,曹操笑眯眯地和她打了招呼, 简单夸赞了一句,便将身边的少年向前推了推。秦楚顺着看过去, 只看见一张微红的脸, 曹操冲她又一笑,介绍道, 这是犬子曹昂。
曹昂的目光好不容易才从她那塞满竹简的书架上扯下来,此时规规矩矩地对着她低下头,行了一礼:
见过亭主。
秦楚微微一愣。
曹昂?
曹操那位死于兵变的嫡长子啊。
她回忆了一下, 依稀记得他是在张绣假降偷袭后将坐骑让给了曹操, 最后死于混战中的。
忠义孝悌, 从危难之时的表现便可看出。他要是能好好活下去,曹魏继承人之位也没曹丕什么事了可是曹操带他来做什么?单纯混脸熟吗?
她心中略有不解,细细打量起这少年,试图从他的神情上揣摩出点端倪。
无奈这年轻人除了紧张些, 其余根本看不出什么来,抿着嘴,表情绷得死紧, 简直像是来面试的。
这年轻人大约十七八岁的年纪, 与曹操的确有几分相似, 五官算不上突出, 但骨相生得不错, 浓眉长眼,配上挺拔的身姿,倒也称得上英俊。
只有一点
秦楚沉默了。
她又把打瞌睡摸鱼的系统提溜出来,表情严肃:你看他,有没有点
系统一抬头,差点被这张脸下了个魂飞魄散,惊恐道:高玥小号?!
秦楚:
大概正儿八经习武的人都有些相似,高玥惯于晨起武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因此和曹昂黑成了一个色号。
联想到远在西北的爱将,秦楚眼神当即慈爱了起来,看向曹昂目光简直和善地像在看自己田里的胡萝卜:曹公子一表人才,不愧为曹校尉之子。她这句一表人才夸得真心实意,曹昂闻言偷偷看了她一眼。
她对曹昂礼貌一点头,指了指对面的木榻,二位请坐吧。
曹家父子各自落座。只是还未等秦楚说些什么,曹操已抢先开了口:此次前来,还是要恭贺亭主领了扬州刺史一职。
真心恭贺的早就在下朝之后两天内贺完了,剩下来的都是走个过场。朝会四五天后才带儿子登门造访,他这话说得实在没什么可信度。
秦楚当然不傻,明白他之后一定还跟着其他事情,于是也敛下心来,挂起了客套的笑容。
校尉有心了,只是相关的交接还要等到秋冬季节才能完成,我这扬州刺史此时也只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衔罢了。
真正有前途的在隔壁呢,董卓的骠骑大将军地位与三公接近,早引得不少观望派闻风造访了。
曹操似乎没觉得哪里不对,仍然是笑容可掬:
亭主过谦了。
如今海内不稳,黄巾余部四处作乱,各地山贼叛军层出不穷,亭主以巾帼之身平乱八方,即便暂时赋闲雒阳,将来也必能有所功绩。
他说着,话锋忽然一转:只是还有一事
曹操的目光移到了曹昂身上。
秦楚表情一滞,内心警铃大作,明白重点来了。
亭主未及笄便上了战场,此后征战至今,乃当世英雌;吾儿子脩虽也有心从征,却因生在雒阳难以实现,然而实在向往,是故想委托亭主,能否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