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皇上,明明已经亲政,偏还留着萧楚奕这摄政王的身份,让人人都以为他还是从前那个摄政王惧他几分。
皇上当初废了摄政王的腿,把人拉下马,收了他手中大权,偏还要让人尊称他一声摄政王,这事当初许多朝臣都不满,摄政王可代皇上主理朝政,皇上亲政摄政王自然不能再有,但皇上力排众议拒了朝臣的提议,就连太后对保留摄政王这个称号也是赞同的。
谁也不知道这母子两打的是什么主意。
好在摄政王称号虽在,但一直没上朝,便也没多少人纠结这称呼一事。
可谁又蹭想到,不过短短数月,萧楚奕又回了朝堂,称呼在,人也依旧被皇上重用。
都让人开始怀疑当初皇上和太后针对摄政王是不是做给他们这些朝臣看的。
行了,这种话不要随便乱说,那是皇上要留的,再议论这个便是对皇上不敬,谁知隔墙有没有耳。安宁侯横了大长公主一眼,低声呵斥。
大长公主坐回位置上,生气的同时还有些挫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该怎么办,太后那边还没消息传来,若不能劝皇上收回旨意,很快便要昭告天下,到那时就彻底没指望了。
安宁侯:不用担心,明日上朝必然要提,今日我已同其他几位好侯爷国公爷说好了,明日一同上朝请皇上收回成命。
但愿皇上答应才好,大长公主又唤了人来扶她去佛堂,她要去念经拜佛,望明日诸事顺利。
翌日
萧楚奕入了宫,便发现今日格外热闹,许多平日龟缩在府里吃喝玩乐的国公爷侯爷都来上朝了,至于目的,也不言而喻。
一路上有好些人目光都放在萧楚奕身上,但没跟他打招呼,因为这些目光都很不满,显然都觉得是他跟皇上提的不可近亲成婚。
虽然也确实是他提的,萧楚奕也不怕人看。
进了大殿,萧楚奕推着轮椅到最前方坐好,其他人列队整齐,等着皇上来。今日人多,站的略有些拥挤,皇上来时看到这么多人也惊了惊,不过想到是为了什么而来,便也不觉得奇怪了。
身旁的太监高喊: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话音才落,立马就有人站了起来,现任秦国公秦拓,萧楚奕的外家人,如果不要脸点也能让萧楚奕叫他一声表哥。
秦拓说的自然是近亲不能成婚的事,秦国公府有专门给萧楚奕养的秦语烟,秦拓自己也要女儿,随时都能送进宫的那种,秦语烟的路子走不通,他们便打起了送女儿进宫的主意。
这也表亲,三代以内,按礼部贴出来的公告,秦国公府的女儿也被排除在外了。
他领头,后面一群响应的人,表示这与祖宗规矩不合,更不合礼法,这样更是在谴责先祖娶近亲的不是,此乃不孝,要从孝道上压皇上一头。
皇上对此丝毫不慌,脸上反而带了些笑意,朕有一物请众爱卿一看,待众爱卿看完再来同朕谈什么是礼法,什么是祖宗规矩,朕到底如何不孝!
第六十六章 皇上的强势
太监周启带着两个小太监给在场的诸位大臣每人发了一张纸,萧楚奕也有,他看了眼上面的内容,正是他呈给皇上的那份近亲成亲危害数据说明,这是让人抄了数十份,然后发给每个人看了。
好些人一看,当即呼不可能,但上头的名字不作假,这些人都是在过的,活着的死了的都有,有迹可寻。
皇上在上头扫了一样众人的反应,勾着嘴角轻笑,诸位爱卿可都看完了,有什么话想同朕说吗?
话还是有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畸形傻子不成器,总有好的,尤其是皇子,个个都有争皇位的才能,怎么看都不傻。
当即就有人对皇上拍马屁,皇上乃真龙天子,生下的皇子亦是龙子,定是聪明绝顶,将来大有作为的,岂是其他寻常人所能比?
皇上天命所归,这什么畸形傻子不过是邪风入体,有皇上庇护,皇子定不可能被邪风入体,所谓近亲于皇嗣定不会有任何影响。
皇上含笑发问,那若是有了,爱卿你替朕的皇子负责?
臣不敢,臣
在皇上的注视下,那剩下的话愣是没说出来,现在这么劝,不出事则已,万一出事谁能担起这个责任,别说负责,到时只怕脑袋都保不住。
皇家子嗣众多,活下来的,但小小年纪就夭折的更不少,而其中从出生就患各种病,身有残疾的也不少,只是不能为外人所知,那些孩子多被悄悄处置了,毕竟天家不允许有这样的皇子皇女存在。
这宫闱中藏着的秘密远比想象的多,损在里面的人命更难以计数。
皇上没管跪着的这人,又看向其他人,诸位爱卿,你们呢,能负这个责吗?
这一问所有人都跪下,齐呼声臣不敢。
既然不敢,那便来谈谈祖宗规矩和礼法吧,周启!
皇上唤了声,周启连忙箱向外传话,请萧氏家规,请大楚律法~
一声声传到外面,很快便有侍卫捧着两本书出现在了大殿之上,皇上直接唤了礼部尚书来给读萧氏家规,读完后问他们上面可有写一定要娶近亲女子入宫为,朝臣答不上来。
然后皇上又让刑部尚书来读大楚律法,让他们仔听,听完回同样的问题,这律法上可有写。
律法上自然没写这些也不可能写,别说皇室,民间到底都是结表亲的,名为亲上加亲。
到这会儿,这些人也都明白了,不是规矩不是祖宗礼法,没人能强迫皇上一定要娶三族之内女子,这种事全看皇上愿不愿意,以前的皇帝是自个儿愿意,现在这位不愿意了,他们再说那就有逼迫嫌疑。
这律法上没有,朕认为应当将这条添上去,让天下百姓皆知这近亲成婚到底多危险,不过这等事百姓观念一时半会儿转不过来,需要下面的官员尽心尽力告知百姓言明其中危害才可,要让百姓信服必然得有拿的出手的东西才行。此事就交由刑部去办吧,就同那纸上的数字一样,多去几个村子或城里调查,回头再呈给朕。
皇上说完,刑部尚书还没领旨,皇亲国戚们又开始喊了起来,其中领头的是凌鹤跟安宁侯,皇上,此事不可,此事万万不可啊。
皇上看了两人一眼,凌太傅,还有安宁侯生,不如你们同朕说说为何不可?
两人起了身,凌鹤先开口,皇上,百姓疾苦,寻常百姓连吃饱穿暖都难,在娶妻这等事上耗费着实更大,若能娶这母亲的娘家亲戚,这花费便要小上许多,这样才能娶到妻繁衍子嗣后代。若将三族之内不可通婚一事加在律法上,还不知有多少男子娶不到妻,怕是要引起诸多百姓不满啊。
安宁侯也连忙道:皇上,臣附议,凌太傅所言甚是,百姓所求不过是娶妻生子过安宁日子,若没了前两条,便也没了安宁日子,人一不安宁,臣只怕只怕要生出许多暴民啊。
把后果往严重了说,他们开口后又有其他人附议,仿佛这条律法加进去,便会天下大乱一般。
萧楚奕只当了个听客,一直没开过口,就连皇上投来询问目光时他也没搭理,另一边还喋喋不休给他扣帽子,皇上心头的火顿时冒了起来。
够了!这个危害那个危害,朕这天下就这么容易乱,那朕要你们这些大臣有什么用,难不成朕养的都是一群只会耍嘴皮功夫其他一事无成的废物不成?
既如此,那你们还当什么官,朕看你们不如趁早摘了头上的帽子回家种田去。同朕说什么百姓疾苦,朕倒想好好跟你们算一算,你们这些人,哪个不是为官十多年,这么些年你们都为国为民做了什么,让百姓这么疾苦,连娶妻成家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