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喃喃的读书声从拒妖城东边一间简陋房屋内传来,落到这不大的院子,也听得分外清楚。
这院子栽着一棵岩桂,树下面还摆放着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
在院子角落有一摞用油布盖着的柴火堆,估摸这家人怕这干柴,被初春时节的绵绵春雨所打湿。
循着读书声望去,便有一少年端坐在略显老旧的木桌之前,木桌上还放着一摞装订精美、摆放整齐的散文诗集。
少年读着诗集上面的诗句,手上又在一本空白书籍上,默写着与所念诗集毫无关联的古文经史。
少年今日用的是青州盛产的兔毫笔,笔锋纤柔有劲。
诗集纸张也用的是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笔触极好。
最后加上徽州凝而不化的烟墨,更衬出少年这一手簪花小楷的清秀俊丽。
青黄灯光下的少年,落笔动作迅速、专注。
他在每写完一页后,还要轻轻地捏起这页晾上一会,防止纸上烟墨印到前页纸上。
虽然少年的动作小心仔细,但口中的读书却是绵绵不绝,余音绕梁。
少年对于这种一心二用的操作,似乎早已习惯。
所以月色还浅时,少年便已抄写好了几本古文经史。
“父亲,你说花这多么多文钱装糊的诗集,真能像你说的,卖五十文一本吗?”
“咱们这次千万不能再亏本了,要不然下个月的饭钱都不太够了。”
写的有些倦的少年轻轻伸个懒腰,抱着怀疑的语气问道。
少年名叫周维,年岁十四,长得眉清目秀,俊俏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