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世家,轻易分不了家。若是单单把三房分出去,世人便会觉得江云康人品有问题,往后科举肯定没了希望。但承安侯又健在,更不可能一起分家,不然子孙都会被说不孝。
想到承安侯的身子,江云康紧皱的眉头,又慢慢舒展开。
林氏心里虽觉得委屈,但听到夫君解释那么多,心里又舒服不少,柔声道,你不用这么担心我,左右不过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初一十五再去请安就是,反正母亲本就不待见我。
无非是回到刚嫁进侯府时的日子,不过现在好上许多,至少夫君向着她,林氏倒也没太绝望。
不过,这个事会不会影响到你的科举啊?林氏比较担心这个。
江云康摇头说不会,我才刚过府试,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皇上都不知道有我这么个小人物。等我乡试时,已经是一年半后的事情。像皇上这么忙的人,哪里记得现在的这点事。
还一个,皇上只是贬了父亲的官职,却没有动大哥,就说明不会因此牵连到我。
其实江云康觉得承安侯被贬官挺好的,承安侯这个人,但凡给点颜色就灿烂,本事又不大,眼皮子还浅。
听完圣旨时,江云康虽然为自己的前程多少担忧了一下,但心里还是有些爽快。
即使承安侯不被贬官,日后对江云康的官路也不会有帮助,可能还会利用官位来压他,让他去辅佐大哥。但承安侯自个成了个看马场的小官,只要江云康自己有本事,承安侯便不敢多言其他。
眼下是会在府里受点挤兑,但等他有了功名,这些人的嘴脸又会马上转变。
说来说去,要想过得好,还是要自己厉害。
同样在说这个事的,还有徐放和徐国公。
徐放听说外祖父贬了承安侯的官,着急得想立马进宫去找外祖父,但被徐国公给拦了下来。
父亲,皇上这么做,岂不是让承安侯记恨上云康兄?徐放坐都坐不住,站着徘徊道,他本就在承安侯过不好,现在又出个这样的事,岂不是更受排挤?
你懂什么?徐国公淡定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皇上心中一直有气,迟早都要收拾承安侯,现在贬官,总比日后江三郎在殿试时想起来的好。况且,这也不见得是坏事。
怎么就不是坏事?徐放不理解。
承安侯为官平平,还不太聪明,有时得罪人还不知道。而且他之前一个劲地参与夺嫡,这可是会连累全家杀头的事。现在他去看马场,就是想帮太子做事,太子也看不上他,彻底绝了他攀龙附凤的心思。徐国公停下抿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道,只要承安侯的爵位还在,对江三郎的影响就不大,他照样是侯府的出身。不过是现在吃点冷眼,但只要他科举能中,往后咱们帮上一把,前程不会差。
说了一大段后,徐国公再看自己儿子,叹气道,如果江三郎是你这种心性,那真是不行。与其担心别人,你还是多想想你自己的未来吧。我与你母亲商量好了,既然你不愿意做正经事,就先娶亲吧。
儿子不行,就趁年轻,多教养几个厉害的孙儿,也能稍微安心些。
徐放年十九,也不小了,现在开始说亲,明年成亲正好。
但徐放一听到要给他娶妻,本来嚣张的表情立马顿住,过了会才摇头说不要,我才不要娶妻,大丈夫应该先立业,我不要!
他说着就起身往外走,却不小心撞到凳子,砰的一声后,差点踉跄摔倒,却再次强调道,我说了啊,我不要娶亲!
徐国公看儿子慌张跑了,没忍住笑了起来,臭小子,还会害羞了!
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皇上的圣旨到承安侯府的次日,京城里的人大多都知道了。
心思明白点的人,都知道皇上这是厌弃承安侯,而不是因为什么家宴。
江云康在家待了两日,等正院传来承安侯醒来的消息后,过去探望过两回,但都被承安侯给挡回来。
方才江云康过去时,孟氏只是冷漠不搭理,向氏则是直接开口说是他害的承安侯。
无奈之下,江云康只能关起门来读书。不过,一起读书的还有林源。
这个时候不好去族学,江云康便日日带着林源读书。
院试在八月举行,只要院试过了,便是秀才。如果能中院试前十名,便是廪生,往后每年都有国家补贴的钱粮,虽然不多,但那也是吃国家饭的人。而且也相对应的有了特权,可以不跪衙门,如果家中有天地的,还能免掉相对应的田税。
总言而之,只要通过院试,并获得前十名,便是百里挑一的人才。就算承安侯再不喜欢江云康,那也不能随意对待。
林源本以为过了府试,就能出去好好玩几日。
可皇上贬官的圣旨一来,整个三房都压抑得很,有时想抱怨几句太累了,可想到如果姐夫不能中秀才,他姐姐也要跟着受苦,就只能咬牙跟着读书。
期间徐放也来找过江云康几次,他怕江云康被苛待,还找了个读书的由头来找江云康,这样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呢,他是真没啥读书天分,每次来了后,没过多久就睡着了。
但江云康发现了一个事,只要把书中的内容解释成故事,徐放就能听进去,有时候还能回答出一些问题。
事实上,也确实因为徐放经常过来,承安侯才没敢把江云康叫过去日日教训。只是江云康每次去请安时,都要让江云康在天井下站半个时辰以上。
四月底的天儿,就算是早上,阳光也颇猛烈,就这样晒到五月,江云康比之前黑了好些。
直到五月初三这日,江云康收到木须先生的信,说木须要来京城了,让江云康帮忙打扫下院子。
江云康在家里闷了许多日,便带着林氏和林源一块出门,找了几个婆子帮打扫。
林源帮着从水井提水,只要不是读书,即使干体力活也很高兴。
姐夫,我知道这个木须先生。林源又提了一桶水上来,我在金陵的先生,就曾经想拜他为师,但木须先生眼光太高,没看上我的先生。听说木须先生门下的学生,个个都有建树,要是你真能拜他为师,岂不是也要当大官了?
林氏先开口道,还不一定的事,你不要乱说。不管能不能拜师,木须先生都对你姐夫不错,你快帮着打扫干净一点。
林氏坐在院子里的藤架下,彩萍在一旁伺候着。
江云康和林源则是里里外外地搬着打扫。
几个月没有住人的房子,落了不少的灰,从门窗到地砖都要清扫干净。
林氏出了承安侯府,心情便好了许多,一只手摇着蒲扇,另一只手拿着辣牛肉干吃。
她刚把一块辣牛肉干放进嘴里,门口就走进来一个人,头发斑白,望里面张望着。
您好,请问您是?林氏起身过去问话。
钟庆打量了林氏一眼,再道,我是木须先生的学生,看到木府门开了,但门口却没有人,就先进来了。可是先生要回来了?
林氏点头说是,木须先生说已经从平洲出发,估摸着再有三四日便会到京城,我和我夫君过来帮忙收拾宅子。
您夫君是先生新收的学生吗?钟庆好奇问。
目前还不是,只是得了木须先生的一些指点,故而来帮忙做点事。林氏看眼前男人面色不太好看,像是久病缠身的人,问他要不要坐下。
钟庆摇头说不用,既然先生还没来,我就不耽误你们干活,辛苦你们了。
话音刚落,汀竹就从门外进来,手里抱着一堆药包和书籍,两个手都满满的,您怎么又不等小的,让人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