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哪天皇上对柳家失望了,那柳家什么也不是。
皇上放心,微臣会让柳城好好教育建儿,并并让建儿禁足。柳柄涛还是不忍对侄儿太狠心,比起流放的苦,他觉得幽禁在南阳更好一点。
皇上要坐稳皇位,就不能有妇人之仁。何况只是一个表弟,留着性命,已经是网开一面。
听到柳柄涛愿意禁足柳建,皇上轻轻点头,既然如此,舅舅就去办吧。朕近来倍感疲乏,得早些歇息了。
柳柄涛从宫里出来后,马不停蹄地去找了儿子柳城,要柳城明天城门一开就去南阳。
而新余那边,江云康没等到皇上的回话前,只是让人封锁了北山附近。
直到柳家来人带走了柳建,江云康才下令让造船厂的人继续动工。
至于南阳那儿,柳家人如何处理,江云康识趣地没多掺和,只是派人打听一些消息。那个马峥是什么目的,他还是很好奇。
在此期间,江云康则是带着人回到北山,这里是造船厂近两年最重要的木材产地。现在柳建被带走,他得带人好好规划起来。
不过。北山的树木不能尽数砍伐,太小的也用不上。江云康给了尺寸标准,只有达到标准的才能砍来造船。
江云康下的指令是,要搞可持续发展,不可乱砍滥伐。
等北山这里步入正轨,江云康便不在现场监督,而是回了新余。
他刚回新余没两日,南阳柳家就来了人,私下约他在茶馆见面。
江云康听到是南阳柳家来的人,不敢多耽搁,从府衙出来后,在马车里换了常服,就去茶馆赴约。
等他到的时候,雅间里已经做了一个三十左右的男子,和柳建有些像,眼睛也不大,但看着更正气一些。
江大人,久仰久仰,你快坐。柳城自我介绍后,给江云康倒了一杯茶,往边上看了一眼,示意下人们都退出去。
江云康见柳城如此,心里突然有点儿紧张,能让柳城特意绕路来新余一趟,想来是南阳另有是非。
第132章
江云康坐下后, 没有急着开口,而是慢慢地品茶。
他和柳城第一次见,不懂柳家人底细, 这个时候,还是等柳城主动比较好。
柳城放下手中的茶盏,从江云康进来起, 他就在打量江云康。
和传言中的一样,江云康长了副好样貌。这样好的皮囊, 还能有着七窍玲珑般的心思,柳城再开口时, 不由坐得更端正一些。
江大人,马峥已死,柳建也被禁足。往后北山,还是由你做主。柳城道。
北山的事,我也下令不许过多议论,这个时候,大家都是想着多为皇上尽心。江云康也放下茶盏, 转头看了眼窗外的落日,往常这个时候, 他已经在家中洗手准备用饭了。
我知道江是个聪明的,皇上也时常夸你。柳城笑着道,马峥死的时候, 从他的书房暗格里, 找到了几封信,其中有一封, 是和沐王来往的书信。信上写内容也不多, 就是一些夸赞沐王的话。
沐王是皇上的皇叔, 封地在沐洲,离南阳只有两日的脚程。
柳大人的意思,是沐王另有心思?江云康皱眉问。
很可能是。柳城叹气道,皇上刚到南阳那会,年轻还小,镇不住南阳的那些乡绅和权贵。是沐王帮着出力打压,又出兵出粮扶持皇上巩固地位。可以说,沐王是皇上的恩人。
沐王和皇上,同样的不受宠爱,最开始帮皇上,沐王或许是出于同病相怜的同情。
但后来皇上却登基成九五之尊,沐王却还要在小小的沐洲窝着。
仔细一想,确实会让人心中不服。
若是其他藩王闹事,直接派兵剿灭便是,但沐王不行。
沐王对皇上的恩情,朝野皆知。若是就这样出兵沐洲,皇上会被说忘恩负义。
沐洲离新余有段路程,沐洲的事,我也管不到。柳大人不如明说,若是有能帮得上的,我肯定不会推辞。江云康直接道。
前些日子,沐洲不是来借过粮么。柳城的音量压低了一点,人也往前坐了些,马上就到秋收,沐洲今年收成还是不太好,可能还会来借粮。等新余送粮去沐洲时,帮着带两个细作过去便行。
再多的,江云康也帮不了。毕竟江云康官职还不够大,管不到沐洲的事。
这个好说。江云康立马答应了。
那就多谢江大人了,不过这个事你也知道,越少人知道越好。柳城叮嘱道。
我明白,我会另外安排好的。安排两个细作倒是不难,江云康没理由拒绝,就是柳大人今日来找我的事,我也不会和别人多言。
柳城转头看了眼窗外的天色,满意地点头,时候不早,我还得继续赶路。
起身站了起来,柳城再次打量江云康几眼,正色道,等江大人回京城时,必定会位极人臣的。到时候,我带着酒壶上门时,江大人可别忘了我。
皇上每次说到江云康,都是很赏识的口吻,江云康自己也会做人,就比如这次柳建的事,江云康很懂得维护皇上的颜面,这一点,皇上就特别满意。当然了,这也保住了柳家的面子,所以柳城对江云康的印象也很好。
等京城再见时,江云康必定大有作为。
柳大人谬赞了,若是我能回京为官,还得柳大人多多提携,应当是我提好酒去拜访才是。江云康起身送柳城出去。
如今皇上看重柳家,有意抬举柳家身份,好堵住一些人的嘴。今日从柳城的谈吐看来,倒是个还不错的人,先保持好的关系总没错。
江大人不必多送,你是新余的父母官,若是跟你一块出现,就引人注目了。柳城小心道。
江云康停在雅间门口,目送柳城走后,自个待了一刻钟,才回家去。
没过多久,便到了金秋八月,新余的粮食刚入粮仓,沐洲那果然派人来借粮。
之前沐王借的粮还没还,现在又来借,沐王自个也怕江云康和白轻舟拒绝,便派人送了沐洲的果醋来。
要是答应得太快,未免有些刻意,江云康减了一些,又说了好些新余今年也不容易的话,才派人去给沐洲送粮。
江云康每年秋收都会屯粮,近来是不太有战事,但他喜欢未雨绸缪,为的就是个以防万一。知道粮仓是满的,江云康才能安心。
在江云康忙着屯粮时,京城的乡试,快要放榜了。
这是皇上登基后的第一次乡试,比之往年,有增添名额,为的是能选拔更多的人才。
本来去年就该进行乡试,但遇上先帝驾崩,这才推迟到今年。
林源多等了一年,木须对他的要求也更高。
承安侯府的江云熠也参加了这次的乡试,不过江云熠今年才十九,江云帆的意思是,这次尽力就好,并没有指望江云熠能高中。
但越是这样,江云熠就越想高中。这两年三哥外放,他虽然许久没见三哥,但心中还是一直拿三哥做比较,不想输给三哥太多。
从江云熠参加乡试前,孟氏就到处烧香拜佛,只求江云熠能中举人。
比起江云帆这次随缘的态度,孟氏则焦虑得多。
这两年,不断地有奖赏的消息传到承安侯府,也有江云帆的,但更多还是江云康的。
孟氏这个嫡母,每次出门,别人都要夸她有两个厉害的儿子。换做是别人,自然很高兴,庶子虽然不是自己生的,却也给她带来了好处。但孟氏自己心虚,每次听到有人夸江云康,她就要失眠。
长此以往,孟氏比两年前,憔悴好些。
现在,孟氏就希望小儿子也能有出息,好缓解一些她内心的焦虑。
孟氏本打算和小儿子一块出门看榜,但被小儿子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