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走了。
他带着不甘和遗憾,就这样走了。
陈平安却顾不上他,而是马上进行整军备战。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游击队已经扩编到九万多人的规模,装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随着大毛第一批援助到位后,游击队眼下颇有种鸟枪换炮的样子。
第一批援助武器,共计有20辆T54主战坦克,30门M-1931式122毫米火炮,50门M1939型37MM高射炮;
200具РПГ-2式火箭筒,300挺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俗称大盘鸡);
1200支pps41(波波沙)冲锋枪,两万支莫辛纳甘步枪,5000支AK47突击步枪。
对了,这枪,是陈平安在谈判的时候,专门加上去的。
试问,低故障率,做工精湛,火力强劲,制作工艺精美,但是物美价廉的一支步枪,谁又能不喜欢呢?
除了武器以外,各种配套的弹药,更是直接运来了一万两千吨。
当然,这个数字对大毛来说,只能算是毛毛雨,甚至也只够当年大毛进攻柏霖一天的消耗量。
毕竟,当年大毛在进攻柏霖时,苏军打掉了足足20万吨弹药,平均每天一万多吨,是华夏军队那八年时,消耗弹药总数的两倍之多。
有了武器弹药,肯定不能窝着下崽啊,所以陈平安立马召开军事会议,商量换装、扩编、备战等一系列问题。
经过紧锣密鼓磋商,游击队先更名为“缅国自卫军”,并扩编到12万人规模,编制方面,也做出了调整。
调整后,全军共设8个野战师,外加一个坦克团,四个炮兵团,四个高炮营,以及特种兵两个大队、后勤补给、战防医院等部队。
每个野战师的规模一万两千人,下辖6个1500人的团,两个炮营,一个特务营,一个侦查营,一个警卫连,一支通讯部队,以及师指挥部。
会议开完之后,全军上下立马紧锣密鼓的行动起来,好尽快做好准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