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这小丫头一出生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虽然,只要阎解成说一声,老常这边肯定可以搞到。
可毕竟老常现在的身份敏感,很多人都盯着呢,阎解成可不想因为这点事,给自家老丈人惹麻烦。
老常要是彻底倒了,阎解成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的。
虽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可还是会有很多人打他的主意。
搞不死,还不能恶心人啊!
三天时间很快,可欣也出了医院回家坐月子了。
对于坐月子,阎解成虽然不知道什么原理,却也老实的给屋子换上了厚厚的门帘,不要叫母女俩见风。
可欣这次恢复的很快,食欲也不错。
所以,阎解成这些天准备的奶粉票好像有点多余。
孩子一个人居然消耗不掉,还有剩余。
阎解成虽然不至于跟孩子抢吃的,可吃点余粮这不过分吧!
说到底,还是父母疼孩子。
三大爷这些日子,天天下班后便骑着自行车去钓鱼。
所以,可欣的鱼汤没断过。
还有一些同事朋友送来的补品,肉类。
在加上常家那边送来的几只鸡,喝汤的常可欣没见什么变化。
天天大鱼大肉的阎解成父子三人,倒是有些红光满面。
安安更是放话了,希望以后妈妈天天坐月子。
常可欣:这孩子还真是个大孝子!
部里组建完毕后,阎解成除了本职副院长以外,又当选了国家铁路设计委员会委员,部里技术委员会委员,跟安全生产及事故调查委员会委员。
11月初,阎解成接到部里通知,他们这些技术委员会成员要参与制定《公路交通规则》。
阎解成接到通知后,查阅资料才知道,国家第一份路规居然是55年修编的。
60年曾经也修订过一次。
这已经十年没有变化了,所以才准备针对目前的交通情况,进行一次修订。
让阎解成有些无语的是,这公路路规修订让他一个铁路人参加,这合适吗?
跟一起收到通知的茅院长吐槽了一下,说实话茅院长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啊。
俩人都有些无奈,都清楚这背后的原因。
第一,国家确实缺少这方面的专家。
第二,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几个专家,还都有国外留学的经历。
虽然交通部也是军管会管理的,这些人没有直接住牛棚。
可还是下放到驻马店的五七干校了,接受再教育去了。
听说他们干的还不错。
不仅种植的小麦、玉米这两年获得了大丰收,还办起了醋厂和造纸厂。
基于这种情况,部里从矮子里拔大个,这才找到了阎解成他们这些人。
也是难为木易主任了。
阎解成跟茅老也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在第一次专家会议上,阎解成他们这些人昏昏沉沉的听着部里一位副主任的发言。
这位副主任可是火线提拔的,因为造反有功,所以才被有些人放到部里监视木易的。
所以,这位副主任的发言也是极具特色。
除了神情激动的喊口号以外,便全程都是这个,那个,这么说,那么说,我呢没什么意思,我的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两个小时的发言,除了一个小时喊口号,剩下的时间就说了一些不知所谓的话。
阎解成这些人好不容易熬到会议结束,便赶紧走人。
大家都想着回去好好的洗一洗耳朵,不然怕是要毒发身亡。
阎解成见这种人组织他们这些‘专家’制定路规,心里也已经预感到了,这次怕是要白折腾了。
第201章 魑魅魍魉
阎解成这些,人虽不是真专家,对公路路规也不了解。
可没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啊。
让他们从无到有的去制定路规,也许搞不了,有些困难。
可如今是修编啊。
对以往的路规挑毛病,优化改进一下还是可以的。
他们这些人先是仔细查看《汽车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则》。
这些法规都是很简单的对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和行车管理一些规定。
简陋的很,也全是漏洞。
一开始规定,部委及大行政区直属市的车辆,行驶市内的由市政府管理。
长途汽车由公路机关管理。省及下属城市的车辆管理由省公路机关管理。
后来,交通部门直接将权利下放,甚至连工厂都可以直接管理车辆了。
比如驾驶人员的培训认证,以及事故调查等等。
这样当然不行了,所以这几年部委及大行政区直属市的车辆行驶市内的由公安部门负责。
在阎解成看来,这更多的是出于安全考虑。
当然了,这年头还有畜力车,人力车。
所谓畜力车就是牛车,驴车,马车等。
人力车包括自行车,板车,黄包车。
对这些车辆的管理就一个字,防范盗窃为主。
还有由农机部管理的农用车辆,以拖拉机为主,当然了这种管理就是基本没有管理。
所以目前,对于驾驶员跟车辆管理上基本属于放养。
又加上这个特殊的时候,基本大家也都是无法可依,66年交通部的公检法体系又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如今是有法也依不了啊。
所以,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在小宁宁满月的这个周末。阎常两家人都聚到了阎解成家里。
遗憾的是老常同志不在,他在负责召开北方地区农业会议。
老常在会上重申农业六十条等一系列的农村政策,提出加快农业生产的任务和具体要求。
希望能够初步扭转了农村工作中的混乱状态,希望能够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阎解成也不知道老丈人一个分管林业、畜牧业的,管那么多干什么。
阎解成亲自下厨,做了一桌饭菜。
他这些年也学习了不少的菜谱,做菜水平不能说比大厨好,但也大多数人强多了。
厨师毕竟很多东西都不落在纸上的,都是口口相传的。
火候,调料这些东西,没有师傅的真传,一般人很难琢磨的出来。
不然后世王守义十三香、老干妈辣椒酱也不会一年销量几十亿。
吃饭时,阎解成看着十几口人围着一张大桌子。
桌上各种美味,甚至还有葱烧海参。
阎解成不得不心里感叹一句,这些年是真的变了。
记得刚开始,他们家顿顿不是棒子面糊糊,就是水煮白薯。
不是拉嗓子,就是便秘腹胀放屁。
那日子简直不敢想象。
如今,他自己也过上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日子。
国家如今也不富裕,有些人有些地方,棒子面都还不敢放开了吃。
所以,有时候他也在想自己到底凭什么吃的比别人好。
他到底给这个国家做了什么贡献。
如今,各种工作推进的极其缓慢,他们研究院也是艰难的运转。
所以,他有时候会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不过阎解成的烦恼来的快,去的也快。
一口海参入口,香糯弹牙,顿时将这些苦恼丢到爪哇国。
饭后,常母、三大妈、薛佳文等几个女人,都跑去孩子那里了。
阎埠贵父子四人在客厅喝茶。
阎解成看着老三,问道:“老三,你最近怎么样?有没有什么进展?”
阎解旷赶紧说道:“大哥,我师傅说我再有一个月就可以上车了。”
阎解成点了点头,说道:“嗯,你工作上的情况,我也了解过了。表现还不错,继续努力。我是问的你跟你师傅家的小闺女怎么样了?”
听到这话,阎埠贵跟阎解放俩人顿时来了兴趣。
阎埠贵问道:“怎么回事老三,你谈对象了?你这年纪还是小了点吧。”
老三今年十八,按照这个年代的结婚速度,是早了一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