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种奇怪的度量。因为它是客观的,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都一样。
但它同时又是主观的,有人觉得白驹过隙,有人却觉得度日如年。
自李昭与罗艺当街拼酒,至现在已过了半年,蓟县城外已飘起雪来。
十二月,北方早已是入了冬,蓟县城内依旧民生尚可,至于蓟县城外……天知道。
夏去冬来,对李昭而言,时间过得太快了些。
针对他的报复、陷阱好像忽然间烟消云散了一般,一时间再无动静。
没了意外袭扰,他与李世谟便一直在训练着所辖的旅。原本所在队伍也已任命了张亮作为队正,但这一队人马的训练却还是由李昭亲自带看抓着。
百人的队伍现在已能运转自如,鼓号旗令也都认得齐全。
李昭的竹哨指令下,这百人还能再做些额外的阵型转换,其中尤以张亮的队伍为优。如果只是从令行禁止的角度看,这一旅人马已当得“精锐”之称。
李世谟很满意,他手下的这一旅队伍从战力上看已远超同侪。于是,他便觉得时间过得慢了些。
他每日见到李昭后都要抱怨一番,心中不断期盼着来年征辽大战早点到来。
届时,男儿建功立业,开疆扩土,这是要被记入史册的壮举。他一直都在期盼着。
李昭自没有他这么乐观,知道战争结局的他,一直都在为可能到来的危机做着准备。而这半年时间里,他也始终在与李世民保持着书信联系。
两人自那日见面后又见过两次,但都没再提及当今天下的局势。反倒是一直在谈论秦汉、春秋乃至三国。
期间,李昭有些奇怪的是,自己还接到了那万家子的书信。
那个十分秀气的男孩儿,居然也和他讨论起了兵书战策,而且字迹清秀的紧,让他觉得颇有意思。
为了和李世民持续拉近关系,对这位小兄弟的书信李昭也是有信必回的。于是乎,李昭就有了足足两个笔友。
幸亏他挂靠在李世谟的队伍里,这位旅帅家世背景不错,又对他颇为宽容。否则,单从写信的纸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这个时代,纸不算是常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