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所部撕开了一道口子,李世谟带队紧随其后,这一百人如一把尖刀般突破了辽水东岸高丽的第一层阵列,随即立刻向纵深杀入。
眼见此队有所突破,留在西岸指挥的钱士雄立刻变了命令,着更多的左屯卫后继兵马自最右侧浮桥跟进。
原本有些拥堵的血脉通畅了起来,隋军大队兵马正在快速抢滩。高丽人显然也注意到了局部战场的变化,更多的预备队正在封堵而来。
李昭并未杀昏头脑,他始终保持着五十人的队伍聚集,令兵士排成三排盾阵,只是强硬的楔入敌阵,并不求在纵深处展开。
毕竟,他只有区区五十人,即便李世谟跟进及时也不过一百人,能够撕开敌阵已是不易。
高丽一侧的应对也不可谓不及时,眼见阵列被撕开了口子,高丽军阵中的令旗便不断挥动,原本充作预备队的数百精锐立刻补了上来,稍稍遏制了李昭所部的进击。
李昭再度吹响了竹哨,已杀红了眼的张夜叉闻声开始后退,五十隋兵举着大盾,楔形阵很快变成了三个线行阵列。
本来,李昭是想学习后世戚继光的鸳鸯阵。
但考虑到鸳鸯阵对兵士的编组、兵器搭配都有不小的要求,且在北方战场容易遭遇骑兵,鸳鸯阵相对松散,难以结阵对抗骑兵冲击。
于是乎,李昭只好在学习罗马方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线型变阵。便是在陷入敌军包围时,能稍作抵抗防御的阵法。
三个线型阵呈口字型,却是缺了底边,因李世谟正带兵靠近,便干脆放开了西侧的防御。
东、北、南三个方向共列阵三排,每排五人,结成相对紧密的盾墙迎敌。
李昭、张亮、张夜叉和阿布古达居中策应。收缩后的阵线开始呈防御状,迎接高丽兵马来自三个方向的反扑。
“攻!破了他们的阵!”高丽校尉大声吼叫着,四下里围拢而来的高丽兵士的阵型已是散乱。持长矛的、持刀盾的已是彻底散开,自三面猛扑而来。
矛尖、槊头、剑刃如疾风暴雨,噼里啪啦的砸在李昭所部的盾墙上。
隋军盾阵防守严密,大盾俱有等身高矮,在兵士抬起时可以防御鼻端到脚踝,当数面大盾并列时便如一面墙般挡住了敌人的劈砍突刺。
经过李昭严格整训的部队更重纪律,这些强悍的隋军没有肆意冲杀,他们耐心的等待正面敌人露出破绽。只有那时,盾后的隋军才迅猛反击,而且一击之后他们便会撤回盾墙,绝不脱离阵线。
围攻中的高丽兵马开始有了伤亡,但这伤亡却并不起眼,只是在以一个缓慢的速度不断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