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偏长安对外地的粮米所需数量惊人,如此这般下来,向长安运送粮米就成了地方官府的一件苦差事,更成了附加在百姓身上的一桩负担。
现在有了棉花,就能改变这一场面。”
刘仁轨听云初这样说,立刻两眼冒光地问道:“怎么说?”
云初微微一笑,将手按在矮几上的装备上,用棉花的十倍利削减运粮的三倍负担。”
刘仁轨眼睛再次冒出绿光,一把按住云初的手道:“县丞的意思是,允许种棉者获利七倍,拿出三倍利益去填补运粮造成的损失?”
云初摇头道:“不是这么算的,粮食多而棉花少,所以,至少要拿出种棉的七倍利益去补偿运粮,而种棉者拿两倍利,官府拿一倍,工匠拿十倍利之外制作红利的两倍利,官府再拿一倍利。
如此,才算是一桩好买卖。”
刘仁轨并没有出现云初预料中的欢喜,迎来的却是刘仁轨那张严肃到了极点的面庞。
“兹事体大,不可轻慢。”
云初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今年要在万年,长安两县共种植棉花一万亩,如今,种子我已经通过胡商,以及上林苑的棉田中获得了。
还从司农寺弄到了专门种植棉花的农学博士。
就等县尊一句话,我们明年开春,就开始种植棉花,如果事情可为,后年,我们就大规模地栽种棉花,两县放弃种植粮食。
全力以赴地以棉花为长安,万年两县的主要种植作物,也让这两县的百姓尝到一些好处。
一万亩地,撑死也就十几万套装备,光是十六卫就有不下三十万将士。
产出的这点棉花还不够他们受用的。”
刘仁轨长出一口气道:‘如此甚好,万年县种五千亩,长安县种五千亩。”
听闻刘仁轨终于答应了,云初哈哈大笑着离开了刘仁轨的官廨。
而那一套装备,就留在了矮几上,刘仁轨想要呼唤云初拿走装备,最终,还是放下手,算是收下了这件礼物。
云初从长安县衙出来的时候,回头看了看这个地方,忍不住感慨道:“都说,刘仁轨清廉如水,今天,还不是收下了老子的礼物?”
第九十章 自己最重要
自从云初发现自己在军方这些人的心中,并没有重要到不可取代的地位的时候,他就立刻开始拉开与军方这些人的距离。
不站立在危墙之下,是官员的基本行为操守。
原本抱着对历史名将的敬意,总觉得他们应该是一群光明磊落的人,结果发现,里面蝇营狗苟也不少,为了保存住自己对他们的最后敬意,不如离得远一些,继续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程咬金此次远征阿史那贺鲁还是会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书上说,老程的副将王文度见苏定方他们功劳太大,就告诉老程,他来的时候,有皇帝的口谕,要求在必要的时候节制全军。
结果,作为先锋官的苏定方他们跑得太远,而老程却被王文度的假话给吓唬住了,按照王文度的建议慢慢前进,最终导致阿史那贺鲁又跑了。
这一战,基本上就把老将们上战场的可能性一下子就给断绝了。
从此之后,大唐就迎来了苏定方大放异彩的时代。
好日子过久了之后,什么狗屁事情,狗屁想法就都出来了,就连打个仗都能被这么夸张的事情给拖垮。
云初相信,如果时间向前推十年,王文度敢这样说,老程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王文度的人头,而不是被王文度给吓唬住。
人老了,连最后的一点胆子都没有了,或者说,太宗皇帝没了,也把老程的胆子一起带走了。
这种状况下,他们不落幕谁落幕呢?
还是跟刘仁轨做好朋友更好,这个人虽然古板,却是一个真正干事情的人,至今还保持着本色没有改变。
不知道变通,革新的刘仁轨就是制作军品的最好人选,因为军品要的从来就不是花里胡哨,而是结实,耐用。
既然不准备跟那些老将们深度合作了,那么,就不要在军品上跟他们有太多的纠缠。
从上次李靖的弟弟李客师丝毫不顾脸面的要求就能看出来,这些人为了钱已经快要不顾一切了。
以后,云初就只管种棉花,再用棉花织布,做军品,对外的事情,就看那些老将们能不能拿捏住刘仁轨。
自己不参与,就在一边看热闹。
就云家现在的这点实力,也只配在一边吃瓜看戏。
天上还在不停地往下掉雪粒子,落进脖颈里让人透心凉。
路过光福坊跟安业坊的时候,两边的工地都被一层薄薄的雪覆盖着,就跟死了一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