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唐人的餐桌 > 第511页

第511页(1 / 1)

('

澜衫的膝盖位置有一道横澜,将人的身形分为两截,唐人不怎么穿澜衫,倒是倭国人好像非常的喜欢,这可能跟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喜欢跪坐有关。

在大唐,跪坐明显已经不流行了,晋昌坊的桌子,椅子,凳子,以及竹子制作的桌椅,在长安已经非常的流行了,有了这些东西,大家见面的时候相互拱拱手,再撩起袍子,往椅子,凳子上一坐,显得格外的潇洒随意。

“见过县丞。”阿倍的声音果然如同吴主簿说的一样,很好听,甚至还带着一点点的磁性,没有半点别扭的倭国腔调。

云初将视线落在阿倍的脸上道:“你想从哪里学起,哪里看起呢?”

阿倍见云初表现得并不是很热情,就再次拱手道:“倭国本就是一处未曾开化的土地,我此次前来大唐,就想从建筑的初始学起。”

云初听阿倍这样说,就把新任的杨户曹喊过来,对他道:“安排这位观风使去曲江坊砖窑观风,不要因为他是观风使就对他有有特殊照顾。

现在狼狈一些没有关系,回倭国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学会才丢人呢。

让他把砖窑上的活计全部干一遍,为期三个月,等三个月期满之后,再送去光福坊或者安业坊工地,学习如何建造房子。”

阿倍听了云初的安排愣了一下,马上道:“回禀县丞,倭国也有烧砖的作坊,这如何烧砖的本事就不用学了吧?”

云初摇头道:“做学问,就要怀抱一颗谦虚谨慎的心,即便是你倭国有烧砖的作坊,你跟着再学一遍,我想一定会大有裨益,就这么定了。”

阿倍还想说话,就已经被很不耐烦的杨户曹给拉走了,县丞都发话了,这人怎么这么多的废话。

县丞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砖窑上来了一个倭国人,那么,砖窑上的牛马可以轮换着歇息一下了。

这并非是云初在刻意的为难倭国人,而是大唐人对待倭国人一贯的态度就这样。

万国来朝,是大唐维持自己荣耀的一种方式,朝贡,更是一种维系大唐霸权的一种体系。

但是呢,这并不意味着大唐能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些倭国人,就像大唐朝廷中的很多有识之士就说过,让周边的国度,部族,保持一定的愚昧,对大唐来说是有利的。

吐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原本把日子过的跟野人一样的部落,跟唐人打交道的时间长了之后,竟然学会了组建部落联盟。

学会部落联盟之后还不罢休,现在,竟然出现了一个很原始的王廷。

最让唐人不能接受的是,这些人以前养羊,养牛,养马,吃点野菜,打点猎物就能过活的野人,现在不但学会了种地,还学会了制造铠甲,还利用大唐陪送的嫁妆里面的工匠,修建了宏伟的大昭寺。

现如今,更是以兵强马壮的态度直面大唐。

大唐官员们对此后悔不迭,所以,在对待各国遣唐使的时候,也就没有以前那么热心了,毕竟,如今的大唐,已经不是那么稀罕万国来朝这个大场面了。

万国使臣跪拜的场面,李治已经见过很多次,早就在这种场合上找不到自己君临天下的美好感觉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怒火总要有地方发泄才成

在长安,有两座很著名的桥,一座是灞桥,另外一座叫做咸阳桥。

但凡是有人东行,就在灞桥上折杨柳而别。

如果西去,则大部分会在咸阳桥送别。

长安人不怎么喜欢别离,所以,发生在这两座桥头上的事情都不算是好事情。

离开长安踏上灞桥的人,往往是离开了长安这座恢弘的城市,就像离开家一般,前程未卜,归期未定,再加上柳絮飘飞如雪,友人折杨柳入怀,依依别离之情溢满胸怀。

太原在长安以东,所以云初以一首气势辉煌,慷慨豪迈的《别狄大》,奠定了灞桥送别诗的巅峰。

如今,在灞桥别离者,都会恬不知耻的盗用云初写给狄仁杰的那首著名的《别狄大》。

所以,灞桥是一座以抒情为重点的桥梁,很多年来,也不知道这座桥承载了多少离愁。

咸阳桥是不同的。

渭河贯穿了整个关中平原,只要出了长安,想要去西北,渭河是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去的。

大唐的渭水上有很多桥梁,但是呢,咸阳桥自从汉代起就与城门相对,所以,人们只要去西北,必选咸阳桥。

在咸阳桥,云初也有著名的诗篇留存,因为咸阳又称为渭城,所以云初那首他在家中吟诵过的《渭城曲》就被人们归类到了咸阳桥。

跟《别狄大》人人夸赞相比,《渭城曲》却受到了很多的攻讦,无数才华横溢的人物都认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已经是绝妙之笔,唯独后面‘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放在这里极为不妥。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