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初道:“当年隋炀帝命幽州总管元弘嗣往东莱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监督劳役甚急,结果造船工匠昼夜在水中,几乎不敢休息,从腰往下都长出蛆虫,十分之三四的人因此死去。
不知你督造船只的时候,可有工匠腰部以下生蛆的状况?”
刘仁轨道:“虽然没有行元弘嗣的恶政,却也相差无几,工匠们从日出之时一直忙碌到日落时分,片刻都不得安闲,百姓怨言深重,其中以河北道,山东两地工匠最为激烈。”
云初又道:“平灭高句丽虽然很有必要,其实不用这么着急吧?”
刘仁轨瞅着云初的眼睛道:“你有所不知,高句丽原有京都为平壤,后更名为长安。
太宗年间,有唐使者入高句丽,见到当年隋炀帝攻伐高句丽时被俘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鸭绿水畔,又有三十万隋人头颅尸骨堆积的京观,至今犹在,随蛇虫鼠蚁进出。
前隋攻伐高句丽者,并非自隋炀帝开始,而是从文帝就已经开始了。
还有,以太宗皇帝之英明,岂能不知征伐高句丽的之危险,为何在江山初定之后,边大举攻伐高句丽?
这中间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云初道:“什么原因?”
刘仁轨喝一口酒笑道:“高句丽处处模仿中华,处处以中华为表,实则是欲取我中华而代之。
如此,这边是最危险的敌人了,不论是哪一位帝王登基,高句丽都是我大唐的必征之国。
现在,你明白陛下为何会如此急迫了吗?”
第三十六章 长帆万里送秋雁
云初如果想找人说心里话,必然会找狄仁杰,狄仁杰可能是全天下最好的倾听者,他也喜欢听别人对他倾诉的话,因为,这个时候说的话,非常的具有真实性。
云初如果想干什么事情,必然会找温柔,温柔可能是全天下最会办事的一个人,尤其擅长办坏事情,因为温柔觉得办好事没有任何难度,检验不出他办事的能力来。
如果云初想要关心一下天下大事,只能找刘仁轨,因为这个人可能是大唐朝官员中,头脑最清楚的一个人,同时,他的目光也足够长远。
云初需要利用跟刘仁轨的交谈,将自己记忆中的一些不知道真伪的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未知的事实。
饭食弄好之后,亲兵们还弄来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满是张牙舞爪的海鲜,以及不加任何蔬菜的肉类。
云初吃海鲜,刘仁轨吃肉。
云初吃海鲜吃的没个样子,是因为他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吃过海鲜了,就算以前吃过,滋味跟现在吃的海鲜也完全是两回事,至少眼前这条两尺多长重达七八斤的大黄鱼,在以前的时候,就不是云初能享受到的。
现在,厨子把这条大黄鱼用菜油煎过,再上锅蒸熟之后,撒上葱姜丝,就成了云初独家享受的好东西。
筷子轻轻在鱼皮上戳一下,紧绷的鱼皮立刻爆开,露出里面洁白如玉的肉,同时,鱼的鲜味也一下子就弥漫开来,于是,会吃饭的云初,就抱着盆子,鱼的鲜味笼罩住自己,他不想放过这道菜色香味中的任何一样特色。
刘仁轨对云初恶行恶相的吃饭模样毫不在意,他跟云初不同,味道浓郁,颜色鲜红的红烧肉才是他的主要进攻目的,把一大碗白米饭倒进红烧肉盆子里,用筷子大力的搅拌几下,然后肉饭一起进嘴的感觉,好的几乎让刘仁轨流泪。
云初第一次吃螃蟹竟然吃出甜味,第一次吃虾,竟然吃出爆浆感觉吗,尤其是虾肚皮下面还有籽,在吃清甜的虾肉的时候,虾籽如同小沙粒在口中漫延,不过,这种小沙粒咬破之后跟虾肉混合,那股子鲜味让云初不忍下咽。
一顿肥美的海鲜下肚之后,刘仁轨也正好把一盆白米饭混红烧肉吃完。
不约而同的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后,云初找一根鱼刺一边剔牙,一边道:“三个月之内不要上百济那边去。”
刘仁轨道:“我听说陛下有意任命我为熊津都督府大都督,按照你的说法,此时去不得?”
云初笑道:“裴行俭做事大开大合的总能开一个好头,问题就在于这家伙做事不擅长收尾,原本百济并入大唐,百济百姓并没有多少抵触情绪。
这一点从他们能够将百济传檄而定就能看出端倪来,百济扶余王义慈本就昏聩,大唐军队没有到来之前,各地都有不少的乱民出现。
大唐军队入驻百济之后,百济的乱民就消失了,如果这个时候苏定方,裴行俭能认真的对待百济百姓的诉求,将原本属于百济王族,勋贵们的土地大乱重新按照大唐租佣调的方式分配给百姓,再辅以轻徭薄赋,不出十年,百济人就会忘记百济王族,只记得大唐皇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