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在大堂的朝堂上,开始出现了高句丽人,百济人,新罗人,军队里面也是一样,就像黑齿常之,这样的百济人,已经升官到了忠武将军这个层级了,不出十年,大唐十六卫中,必定会出现这三地的人担任大将军。
云初无力改变这一状况,因为大唐的本土的将军们正集体躲在骊山别院里,一边洗温泉,一边啃胡萝卜呢。
皇帝宁愿相信原来的突厥人,十姓胡人,乃至高丽,百济,新罗人,也不怎么相信唐人。
皇帝有这样的想法,做法,云初非常的清楚,无非是本土武将大多数还是出身于将门,门阀,这几年,门阀,大族一直都是皇帝的打击对象。
但凡与世家,门阀沾一点边的,基本上都不可能获得皇帝的重用。
人站的高了,看的就远了。
云初从娜哈待着的暖棚里下来之后,在看到平常的长安街景,心头的那些忧虑基本上就消散的差不多了。
武氏兄弟在万年县,温柔,狄仁杰就不肯再来了,于是,云初就去了长安县县衙。
温柔的县衙坐落在西市上,这是长安城内最大的一座市场,中间还有龙首渠从西市上缓缓流淌而过。
龙首渠可以行舟,两边全是酒家。
很多酒客,就半躺在一张芦席上,身边放一盘杏子,一壶酒,喝一口酒,吃一口杏子,片刻功夫牙齿就完蛋了,就连说话都开始不利索,且开始流口水了。
这就是穷鬼酒客一边喝很少的一点酒,却愿意吃很多杏子的原因,他们想让所有人都知晓,他们喝酒喝醉了。
看到这些醉态可掬的人,云初多少有些后悔,《将进酒》这首诗,应该出现在西市上,而不是一座红粉楼里。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名句才能吸引跟多的酒鬼来西市上消费昂贵的酒水,也能更加的彰显大唐盛世的繁华……
“你怎么来西市了,不是一直嫌弃这里脏吗?”
温柔放下手里的羊头肉夹馍,擦擦手上的油渍问道。
“东市那边现在全是讨厌鬼。”
温柔道:“怎么就是讨厌鬼了,武氏兄弟多好的人啊,我听说人家这一次可是在很认真的主持南城改造工程呢,就差住在工地上了。”
云初叹口气道:“我们在谋算皇后,皇后自己的权势增长速度比我们要剥除的速度快,刚刚在大唐万国颂德天枢柱子的工地上,我才发现,皇后正在有计划的使用异族人。”
温柔瞅着云初道:“秦朝李斯大名鼎鼎的《谏逐客书》可就出现在长安,你如今身在长安,说皇后使用异族官员不好,没立场啊。”
云初摇头道:“《谏逐客书》出现在咸阳,不是长安,这一点你要分清楚。”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好的异族人我也不要
收纳外族人为己用,到底有没有问题?
正确答案是——没有问题,这甚至是有中华一族以来最成功的做法。
在大唐时代,就已经没有什么东夷、西狄、南蛮、北戎的说法了,对于异族人,大唐目前最流行的说法就是——胡奴。
按照大唐律例,外国人入大唐者,必须有玉门关,营州,广州签发的身份牌、引路牌,有祖宗族谱。
有当地都护府的官员举荐。
入大唐已经非常难了,来了大唐以后也是被严格管理的,而且离开的话不能带走大唐女性,只能带走个人财物,与交易的货物。
太宗皇帝曰:胡人人面兽心,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
魏征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这是大唐初年朝廷之上对于胡人的普遍看法。
现在不一样了,已经有很多年,胡人都没有祸乱中原了,人们似乎渐渐忘记了胡人对中原的伤害。
秉持着一颗善良的心,突厥人,契丹人,羌人,奚人,摩诃一族,昭武九姓,辽东三郡,乃至倭国人似乎都可以在大唐担任官职了。
这种人在洛阳有很多,长安军中有一些,城里有一些突厥勋贵,万年县,长安县任职没有,一个都没有,主要是云初认为长安乃是皇城之地,用异族人有失观瞻。
云初当然知道使用异族人当官,有助于尽快完成大唐的民族大融合,有助于稳固边境,可是,在大唐世代,化外野民一般都听族长,或者部落头人的,他们没有啥国家概念,只要族长,头人想要造反,他们就必然会造反。
营州的奚人,契丹人朝廷给他们配备了牲畜,分派了土地,还派司农寺的农学博士教授他们种地,健康的饲养牲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