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还是云初第一次在这位老人身上感受到一丝丝的无奈。
“老何他们应该很愿意追随您老的脚步继续研究下去吧。”
老神仙哼了一声道:“你说的老何是个混账,好好的一个人偏偏酒色财气样样精通,身上的那点天生的元气,早就溃散了一个七七八八,他死了老道都不会死,还谈什么继承。
送一个儿子来老道这里。”
老神仙并没有跟云初商量的意思,云初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反正他现在有两个儿子,不管是哪一个跟着老神仙都前途无量。
“您看中阿瑾还是小鸟儿?”
老神仙哼一声道:“你的世子老道可不敢要,好好的一个孩子被你调教的又毒又狠的,跟医道救死扶伤的想法格格不入,把小鸟儿送过来吧,这孩子我喜欢。”
云初笑道:“好,明天早晨就让他过来。”
李慎在一边小声对孙思邈道:“小玉儿今年十一岁了……”
老神仙摇头道:“你身子自幼就亏损,虽说后来把身子养好了七成,老天也给你一点颜面,给了一个孩子,可是这孩子跟你一样天生就有些不足,学医最是耗费心神,为这孩子永年着想,还是不要学医了。”
李慎对老神仙有着盲目的信任,哪怕是关系到他纪王府世子的事情,他也听老神仙的,即便是被拒绝依旧笑吟吟地。
云初道:“只有小鸟儿一个入室弟子吗?”
“徒孙——”
“哦,只有小鸟儿一个入室徒孙吗?”
孙思邈抬头看云初一眼冷笑道:“还有十七个道童。”
云初点点头,这才像是老神仙的为人,天下医者几乎都是他的门人,门户之见在他这里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这十七个道童加上云鸾,应该就是老神仙新学科的传承人,也是他布道天下的一个新计划。
只不过,他布道天下,布的可不是道家,而是医家。
云初知道,老神仙一直想着给道家找到一门真正不被统治者猜忌,且离不开,还需要大力支持的长久传承门路。
很明显,他老人家找到了,就是把医家跟道家牢牢地绑在一起,最终以医家为开端,开发出更多的有着同样道理的行当。
道家的学问其实从最早开始一直就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不论是伏羲的八卦,还是太极都跟人本身有着莫大的联系,或者说,道家最初的学问目标,就是为人服务的,只是后来他们觉得天地阴阳的叙事方式比较宏大,加上人们对长生,对死亡,对人世间的枯荣交替有着浓烈的好奇心,神秘学才在道家的学问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此次楼观台辩经,道长准备以何种学问为突破口呢?”
虽然云初已经隐约猜到几分,他还是向老神仙发问。
孙思邈沉思片刻道:“以前我们说天地阴阳,说宇宙洪荒,现在我们说一滴水,说一朵花,说一片叶子,说肉眼不可察的小世界。”
虽然心中的疑问被解开,云初还是小心的提醒道:“和尚们对微观世界是有着详细论述的,而且理论内容非常的丰富。”
孙思邈白了云初一眼道:““纳须弥于芥子”源自《维摩诘经·不思议品》。须弥是传说中的大山,芥子是微小的草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将大山纳入草籽之中。表明佛教认为万物皆空的思想。
“一花一世界”是指一朵花中包含了整个世界的精髓。这个概念源于佛教经典《华严经》,禅宗以为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强调的是一种境界。
希望人们应该把握当下,从一朵花、一棵树中体悟到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真谛,真正的高僧能从身边的小事,从细节中领悟生命乃至宇宙的浩瀚无涯。
你是玄奘的儿子,怎么连这些学问都不知晓?”
云初对老神仙调侃他的话充耳不闻,继续道:“您知道的,佛门的话直到现在还处在见仁见智的地步,人家见道长拿出来了微观世界,非要把那些道理融进去的话,道门就失去了先机。”
孙思邈看云初的目光开始变得冰冷,即便云初早就修炼的心如铁石,面对老神仙审视的目光,心中依旧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那里说错话了。
“你眼中只有胜负吗?”孙思邈发问道。
云初道:“楼观台辩经如果道门再失败,后果很严重。”
孙思邈怒道:“能严重到哪里去?有打开世人眼界,让世人了解微观世界那么重要吗?正确的就是正确的,就算被人误会于一时,等微观世界被世人所熟知,所研究,所发现之后,你还觉得胜负重要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