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戴叔伦有名诗《题稚川山水》:“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稚川,唐朝人心中的著名仙境。
下面的故事就与稚川有关,与仙境,与隐逸,与仕途,与一个唐朝人的理想有关。
玄宗天宝年间,有原籍凉州的僧人契虚,俗家姓李,父亲曾做过御史中丞。但是,契虚无意权贵,而好佛学,二十岁起就进入长安佛寺修行。“安史之乱”开始,潼关被破,玄宗奔蜀,长安失陷,契虚逃入太白山。
在山中隐居的契虚,不再吃五谷凡食,而以柏叶果腹,饮山泉解渴,过起修行的日子。
一天,有白发道士自称乔君的前来拜访,此人貌相清瘦,仙风道骨,对契虚说:“我看你形貌秀异,神采非凡,为什么不去仙境看看?”
契虚说:“我尘俗之人,怎么能到仙境?”
乔君说:“其实仙境离此地特别近。”
契虚说:“既然如此,可否引我去?
乔君说:“可以,但那人未必是我。你可按我说的去做:离开太白,去商山,山脚下有一客栈,你在那里准备美食,若遇见贩卖东西的山民,就请他吃饭,他会问你去什么地方,你就说去稚川,他就会为你指路了。”
“稚川?”契虚茫然道。
契虚按乔君说的去做了。
在商山客栈,他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每有山民路过就请他们吃饭,前后有一百来位,他们饭都吃了,但没一个人问契虚去哪里。
契虚很沮丧,思忖着,定是乔君骗他,便准备离开。
就当天晚上,又来了一个卖东西的山民,契虚做最后的努力,请他吃饭。
山民说:“你要去哪儿呢?”
契虚差点流出眼泪:“稚川!稚川!我想去稚川啊,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已经等了很多年了!”
山民道:“稚川?那是仙境,你怎么能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