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皇帝的故事,从骗子开始讲起。
不要以为唐朝就没骗子。下面的记载足以说明这一职业的久远性与专业性。先大致分一下类,唐朝的骗子有以下几种:
一、蒙人型:
唐玄宗时,嵩山有姜抚先生,自称数百岁。附近州郡的官员崇拜有加,跟其学道的人成千上万。
这一天,一个在嵩山寓居的叫荆岩的人,颇通南北朝历史,去拜访这位大师:“先生有多大岁数?”
姜抚说:“我都记不得了。”
荆岩又问:“那您出生在什么朝代?”
姜抚说:“我是南北朝时的梁朝人。”
荆岩说:“那不算太远,您在当时做过官吗?”
姜抚说:“曾做过西梁州节度使。”
荆岩大喊一声:“闭嘴!你个上欺天子、下惑世人的骗子!梁朝在江南,境内如何会有西梁州?当时又哪里有节度使这个官职!”
姜抚先生的脸一下子红了,几天后羞愧而死——这就是不懂历史的下场。
又,洪州有位著名的女巫何婆,最善用琵琶占卜,每天顾客盈门。
时有大臣郭质路过,前去占卜,问自己官运如何。何婆调着琵琶,说:“您大富贵,今年得一品,明年得二品,后年得三品,更后年得四品!”
郭质一皱眉:“阿婆错了!品少的官高,品多的官小。”
何婆不好意思地一笑:“那今年减一品,明年减二品,后年减三品,更后年减四品,五六年后没品。”
郭质大骂起来。
二、骗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