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虽然他汗流满面,却并不敢抬手去擦,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定为刺王杀驾,身首异处!
刘襄其实就是项襄,也就是项梁的嫡子,在投降了刘邦之后,被封为桃候,赐姓为刘。
虽然改姓听上去有些耻辱,但他却并不亏,毕竟当年他的堂兄弟项羽可没有给他封侯,而且重要的是,刘盈知道,刘襄有个儿子,叫做刘舍,在历史上接替周亚夫,做了汉帝国五年的丞相!
所以,在去年刘舍百日抓阄的时候,刘盈溜溜达达的过去,代表刘邦送了一份贺礼,顺便当众允诺,等到这个奶娃长大之后,可以来他身边做个郎卫……
嗯,刘襄虽然没什么实权,但身份不低,毕竟他是项梁的嫡子,而项梁既有项燕的遗泽,也有重建楚国的功绩。
在项伯离世之后,刘襄就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改姓刘的项氏一族的领袖,同时也接替项伯,成为了降臣派系中的一个大佬。
因此,刘盈以太子之尊,亲自跑过去舔一舔刘襄其实不丢人,毕竟某图书管理员说的好,所谓政治,就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当看到刘盈大咧咧的剑履上殿,一屁股坐在刘邦身边的时候,刘襄心中的忐忑稍稍减轻,整个人仿佛有了主心骨,低下头说道:“臣回去之后,就会立刻彻查,若果如御史所言,定不轻饶……”
刘邦轻轻颔首:“桃候朕还是很放心的,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若是好鸟,就留着,若是坏鸟,嘿嘿……”
“是是是,陛下所言甚是……”刘襄越发毕恭毕敬,只是内心却杀气腾腾,准备回去就大开杀戒,哪怕那几个老家伙算是他的叔爷爷辈!
嗯,项氏一族的族人派遣门客强买百姓良田,被人告到了御史府,于是刘邦就把刘襄招来敲打敲打。
刘盈随手翻了翻卷宗,看到刘邦已经勾决了那几个持凶伤人的狗腿子后,一言不发,静静等着眼前的训诫结束,然后和身边这个老家伙算总账!
片刻之后,刘襄倒退着消失在殿门之外,刘邦顿时长出了一口气,扯开衣领,从之前的正襟危坐,变成了衣冠不整的模样。
然后,他就看到了歪着脑袋,怒气冲冲的刘盈。
在刘盈那满是控诉的眼神之中,刘邦变得有些悻悻,伸手从旁边端过来一个果盘:“刚摘的西瓜,倍儿甜!”
“这瓜保熟吗?”
“什么?”
“没什么。”
刘盈轻轻摇头,殿中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吸溜西瓜的声音。
少顷,在冰镇西瓜的缓和下,刘盈心中怒气消散大半,只是看着刘邦问道:“减税是不可能减税的,最多延长产子奖励,继续鼓励生育,生孩子免劳役和人头税……”
刘邦对于后者并不反对,毕竟如今的汉国虽然经过了这七八年的休养生息,但连那些抱在怀里的奶娃都算上,也不到三千万的人口,属实是太少了!
嗯,这指的是拥有正式户籍的平民,奴隶不在其中之列,但全国登记造册的奴隶数量,也不过两百多万,就算是把大户们藏匿的奴隶也加上,总数也不超过四百万。
因此,多生,免税就很有必要了。
其实刘邦最早的时候,是想和越王勾践学习,给生孩子的民户再发一笔补贴,但刘盈说都发钱等于不发钱,所以这项决议就搁置了……
但减税这件事,刘邦这些天既听从了很多人的意见,自己也通盘想了许久,觉得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道理。
田租少了,那么拥有的土地越多,收入就越多,这叫做藏富于民!
“说说你的理由。”
刘邦擦掉胡须上的西瓜籽,看着意犹未尽,还在炫着西瓜的刘盈:“行了,冷的东西少吃点,别吃坏肚子……”
刘盈心有不甘的放下西瓜,擦了擦嘴,有些后悔没有早早将西瓜种子运到九原郡,以至于错过了今年的头茬瓜……
“减税这件事听上去很好,但其实遗祸无穷!”
刘盈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一句后,在刘邦的目瞪口呆中,解释道:“如果没有什么大的事情,比如匈奴入侵,江河泛滥这样事情发生,国家每年的用度会和上一年相差仿佛,因此二十税一之下,会有不少的结余。”
“因此计相他们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就是以现有土地来说,即便是三十税一,也足以满足官府日常开支了,所以为了鼓励垦荒,决定再次调低田租。”
“开荒出来的土地多了,短暂降低的田租收入也会慢慢涨回来,百姓手里有钱了,工商业也会因此加速发展。”
“藏富于民,听起来很好。但关键问题是,正常年景并不多,很多地方官仓之中并没有太多的存粮,不说没钱修缮水利道路,甚至官吏的禄米还需要从临县调拨。”
“那么如果再度降低田租,三十税一,只怕当地官府就需要借债度日了……父亲曾是泗水亭长,自然知晓官府在这个时候,会如何去做。”
刘邦轻轻颔首,他很清楚,当年沛县要给始皇帝出巡修路,但朝廷承诺的粮米迟迟不到,而秦律严苛,将完工的日子算的很死,因此那个秦人县令就选择在全县加征赋税,先用这笔钱把路修了。
准确的说,是以人头税的形式向民众强行借钱!
每人两百钱,就连当时还差两个月出生的刘盈也没有放过……
重要的是,被官府借走的钱并没有按照约定归还,并且第二年又借了两百钱!
而这次,被掏空了口袋、无力交钱的穷人只能沦为隶臣,被发往咸阳城,给始皇帝修坟……
也就是这一年,他上了芒砀山……
第94章 刘盈:借瓜献佛……
在刘邦的沉默之中,刘盈想了好多。
比如后世的明朝,王朝末期的颓像,其实就是王朝的奠基人朱元璋一手造就。
老朱白手起家,布衣上位,所以把钱看的很紧,能不花钱的时候绝不能花钱,能少花点的地方就少花,尤其是田租赋税定的并不高,恰好是刚够国家用一年的量……
可问题的关键是,国家大了,总有些天灾人祸,外敌入侵之类的事情等着用钱。
于是,就有了三饷,也就是辽饷、剿饷和练饷这种临时摊派的苛捐杂税。
而且,明朝还创造性的在国家层面上使用了‘花呗’!
比如今年花的钱先打欠条,年底核算,然后分配到各省府州县都司卫所,明年加税!
这样,就有了钱去还上一年的账单。
然而这还是之前的问题,万一第二年的税收结余,不光没还上第一年欠的钱,然后又花超了呢?
答案自然是无妨,自然是以卡养卡、呸,是先欠着,后年再次加税!
嗯,至于后年的加税能不能到还清欠款,则不属于当年的考虑范畴……
这就是明朝九边那神奇的上百万两欠饷诞生的原因……
“收税,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收税的目的是是么?是为了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在刘邦的沉默不语中,刘盈继续说道:“而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税收做到应收尽收,绝对不容忍偷税漏税的行为!这一点,计相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并且等到明年再扩招二十名税吏。”
“再一个就是杜绝贪腐,反正护军中尉闲着也是闲着,不妨让他组建一支缇骑,监察天下官员……”
听到刘盈的建议,刘邦轻轻颔首:“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好,很好,就这么办!”
锦衣卫、绣春刀、飞鱼服……刘盈挑了挑眉,有些得意地说道:“爹你看,咱俩就这么随便说说,朝廷的开支又增加了……所以减税这种事情还是免了吧,要我说,爹你要是真的想要给百姓减轻负担,倒不如考虑考虑人头税,也就是减免一下算赋。”
嗯,算赋是商鞅定下的一种人头税,作为军赋征缴,目的自然是为了打造战车兵器,为兼并天下做准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