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当真如此?”扶萱有些不想相信地问。
玲珑连连点头。
怪异的感觉愈发浓烈,扶萱放下账簿,蹙眉沉思,片刻后,刷一下起身,叫上扶炫留给她的侍卫漠九,径直越过几位老妪,往扶家按军中经验,用茅草临时搭建出来的庇护所走了过去。
而那几位老妪见她去他们安置的方向,立刻停了口中埋怨,快步跟上。
扶萱先前在众人面前本就大大方方、不遮不掩,取粥的人们或多或少也都见过她的面貌,口口相传后,这位扶家女郎在灾民那处可谓名声大噪。
故而,大雪纷纷之中,柳娇花媚的女郎一身张扬红衣,蛾眉微蹙,神色肃穆,娉婷袅娜缓步而来,俏然出现在庇护所门口,鹤立鸡群地站在蓬头垢面的灾民中时,立时就吸引了众人注意力。
许多人好奇地看来,有些大胆的,朝她身前挤了挤,甚至开口与她打起了招呼。
“快看,是扶家那位女郎来啦!”
“唉哟,一家大善人啊。”
“这是仙娥下了凡……”
“这可不就是人说的人美心善么?要不是扶家这回帮咱,我老婆子早饿死了。”
“我儿发了热,也是他们的大夫给看好的。”
在有人夸的同时,自然也有人斜眉吊眼地看她,撇嘴低声嘀咕的不在少数。
见到大部分的人们尚且对她友善,出口是感恩而非责难,扶萱心中到底是有了几分把握,那几个老妪的话尚未广泛流传。
但经过这一年来扶家的起起落落,受过冷眼相待、得过几番搓磨,甚至还曾被人陷害的扶家小女郎,已非是先前那位万事不过心的天真小女郎了,心境已然大不相同。
她深知三人成虎、重口铄金的道理,亦是明白,谣言在火星点点之时不去扑灭,一旦蔓延开来,便会势不可挡。
抱着防患于未然的心思,扶萱这回想做的,便是将人群之间刚刚兴起的那点埋怨掐灭,也省的扶家损了粮食,还折了名声。
她先朝漠九开口道:“我讲一句,你便朝众人高声重复一回。”
漠九应下。
扶萱紧了紧手指,下颚微抬,气势十足地道:“我扶家非是这大梁大家,不过是一门世代奔赴战场,为保大梁疆土与百姓,甘心粉身碎骨的普通家族罢了。”
“我们决定建立庇护所、设立粥棚,盖因我们目睹这场雪灾给大家带来的创伤,心情沉重,感同身受,并非是为了有些阿婆口中所谓的‘赚些名声’。”
这句话毕,在漠九高声重复她的话时,扶萱刻意往之前那几位老妪身上看了过去。
※※※※※※※※※※※※※※※※※※※※
作家的话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应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要担心人少,而只需提防境内不安宁)——孔子《论语?季氏》
——
萱萱:今天我要掌握住舆论风向,不能让几位老婆子带偏ˉ\\\\_(ツ)_/ˉ
这章和下一章一起会连贯些。
第217章 第2 26章 皆为利来
那几个老妪见扶萱目光扫来,悄悄地往旁人身后躲了躲身子。
扶萱心中哂笑了一声,出口的话风一转,皱眉可怜道:“我扶家小家小户,家底不丰,钱财有限,屯粮亦少,往前六日的施粥,已是快耗光现有库存,竭尽所有了。”
她说着话,面露难色,看起来是扶家的粥棚明日就要倒闭了一样。
未等众人评论她的话,她又道:“我们家能做的全部做了,实在是能力有限。不过,城北有朝廷的粥棚,城西有张家和谢家的粥棚,城东有周家和余家的,大伙儿若是认为我们家这处不够吃,不如也去那几处寻寻罢。”
这话虽然合情合理,却也暗藏威胁。
京畿九县受灾,地方县衙根本顾不上这么多灾民,他们留在当地无异于等死,这才冒死赶路往京都而来。
按大梁律,宵禁之后,夜间不允在城中街头逗留,如此,非是本城居民即便进了城,也无栖身之地;二来,因灾民过多,朝廷为恐城中作乱,早先便下令关闭城门,在城门处就地安置灾民,故而,若他们想去城北、城西、城东,是要绕城外一圈走的。
而若是绕城,城南通往城东,中间乃是并未冰冻住的激涌的澜庭江,若无有船只,无法渡河;通往城西,亦不容易,中间乃是皇家猎场宇微山,山高,且有凶兽。
再者,当初扶家为何会在城南处设置粥棚,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上述原因,城南人群通到别的方向不易,若无救济,他们留在城南,也无异于等死。
二来,扶家深知自己的粮食不足,当初设粥棚时,就考虑到自己的能力,选择量力而行。建康城南面是永世县和万佳县,这两个县乃是京畿九县中人口最少的两个,比起其他三个方向,这处涌来的灾民相对较少,扶家能力所及,能救。
扶萱话毕,本想加一句“但还有粮食在送来的路上”以作安抚,又突地想起,方才不远的一个平地上,有人正在丈量尺寸,她猜想是有哪家人也来此处设粥棚施粥,干脆咽下话语。
最终是面露难过,垂头丧气地走了。
众人在她身后一阵议论,虽未听全,但也听到,还是在感激扶家的。
离了庇护所,扶萱吩咐漠九道:“派人盯着那几个嚼舌根的老妪。”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她不信,他们分明得了扶家实惠,还能以怨报德,如此恶毒地睁眼说瞎话。怕是有人从中给了利益,这才收买了人心。
扶萱的这点猜测,在晚些时候,隔壁粥棚建起来之后,便很快得了证实。
**
比起扶家的粥棚和施粥,不远处王家建起来的,可称得上“豪气”。
不仅是粥浓了一倍,便是那分派上,也是极为可观的满满一碗。
见到终于有人分担,扶家这头总算松了一口气,扶潇立时吩咐熬粥之人减少数量,增加浓度。
又有一批粮食运来,扶萱一边点着数量,一边在账簿上登记。
记录尚未做完,背后便有一声温和中含了骄矜的声音传来——
“扶女郎。”
扶萱问声转身看来,王芷怡一脸优雅,淡笑看她。
而王芷怡身后,竟然还有个王艾。
※※※※※※※※※※※※※※※※※※※※
作家的话
为了大家看地顺畅,小加更乖巧奉上。
(可以留点评论么?嘿嘿
第218章 第2 23章 一场好戏
泠冽寒冰的风刮起,几个女郎相视而望,兜帽被吹地鼓鼓瘪瘪,飒飒风声过耳,掠过几位贵女郎耳畔,再飘向远方。
自打那日在滨江楼从她手中要到了谢湛的折扇,扶萱便再未见过王芷怡,而上回见王艾便是更久远前,何时她已不记得。
她朝王芷怡和王艾点头致意,心知肚明,几人是不可能平心静气地相处的,而他们来此,想必也是带着目的。
眼神扫了一圈,王芷怡礼貌地开口夸道:“听闻扶家粥棚已设了六日,当真属解人之渴,使人敬佩。”
扶萱微笑,大大方方地接了这句夸奖,“多谢王七女郎称赞。”
没听到“过奖”二字,王芷怡面上有明显的一瞬诧异,而后被她迅速敛起。
王艾轻笑一声,“呵呵,可今儿个去我们粥棚的人说了,我们给的,是你们这处的两倍多,倒是不曾料到。”
“细水长流嘛,若非我们扶家支这粥棚,这几日还不知要饿死多少人。”扶萱道,故意提高了音量。
王芷怡叹了口气,接话道:“哎,若非是雪灾封路,山庄粮食运不过来,我们的粥棚也是前几日便能设出来的。”
王艾道:“虽是晚了些,但王家给的粥,那都差不多是饭了啊!”
两人你来我往、自圆其说,且还在明嘲暗讽,对于正在繁忙的扶萱来说,当真都是废话,她懒得听,更是懒得计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