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 万历佑明 > 第119页

第119页(1 / 1)

('

张宏接着又补充道:“无非是,他张先生因此没再为皇爷尽心王事,而要回乡归养。张公公,你扪心自问,你若成了刘瑾,敢做刘瑾一样的事吗?!”

“够了,都住嘴!”

朱翊钧这时突然说了一句。

张宏和张鲸皆没再言语。

这时,雨已经密集如线地下了下来,风也越来越大,朱翊钧则没有退回到殿内,依旧迎着风雨,思索着应对之策。

而张鲸和张宏的话则在这时不停地浮现在他脑海。

只要人有不同的心,就有不同的主张,就有分歧,哪怕都是内宦,或者都是文官。

朱翊钧对于张宏和张鲸的分歧并不觉得意外,甚至也觉得两人说的都有理。

如果,张居正真的选择了接受徐阶的求和,而他这个皇帝真的要陷入两难之境。

朱翊钧清楚记得,曾经看过的一本叫《万历十五年》的书,书里曾提到过:

在这个以道德治国、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帝国,无论是皇帝、还是文臣、武将亦或者社会名流,都是不得自由,都是被礼教束缚的。

朱翊钧这些年来,也着实体会到了这一点,他很多时候都不能率性而为,恣意行事,哪怕他是这个时代的最高统治者。

这也罢了。

朱翊钧也不是那种极度自私到,我行我素而不顾任何人感受的人。

所以,他可以接受生活中被一些规则束缚。

但前提是。

这个束缚得是让他觉得是值得的。

如能保证他相对自由且安宁富足且优渥奢华的生活更长久,让他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精神上获得成就感。

正因为此,朱翊钧从万历元年到现在的万历七年,一直坚持着参加经筵、接受讲读。

雨雪不废,小病不免。

早起早睡,从不迟到。

但他认真参加着各种大典的动力,就是因为他这样做能让天下人放心,也能让张居正更加放心的去改革,而得以看见国帑的积银越来越多,能做的开疆辟土之事也越来越多,接到的捷报也越来越多。

但是,现在张居正要是不改制了,乃至要和徐阶和其背后的江南豪绅正式勾结在一起,且还会限制他的皇权,让他不能再按照自己的心意改造自己的帝国,那他自然不愿意再做这些枯燥又很费精力的事。

朱翊钧其实也想过张居正万一不再愿意继续为他改制,他该怎么办。

毕竟朱翊钧不得不承认,他想要的不仅仅是完成历史上的万历改革,是要做更大的改革,进而真的能成为一个不被礼教约束,而可以改造中华文明,且能更恣意的帝王。

而这意味着要张居正为他做更多的事。

张居正不愿意做的几率也会更大,且可能还会代表整个官僚集团阻碍他这样做。

而他或许也可以像原历史一样罢工躺平,大典不参加不说,干脆连公卿大臣的任命也不任命。

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拉着整个帝国的上下所有人沉沦,最后再让满清夺了这天下就是。

反正非暴力不合作,因为没有触及天下权贵官绅的根本利益,也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毕竟,天下权贵官绅又不会因为皇帝懒政,就要冒着九族风险除掉皇帝,最多无非就是名声稍微差点。

但以士大夫的尿性,只要不是对他们太暴力,他们也不会把自己的皇帝陛下黑的太狠。

因为尊者三讳。

至于后人,他也没必要再操心,反正儿孙自有儿孙福。

俗话说的好,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谁不想安逸的过一辈子呢。

何况,按照原有历史发展,他就算再摆烂也不会成为亡国之君,无疑是可以纵情声色一辈子的。

但朱翊钧一想到枢密院呈递上来的一系列大明未来的军事方略,和已经确定的对倭作战准备,以及俞大猷为征倭而砸碎美酒的事,和戚继光愿海波平的夙愿,还有自己内心想出去看看大好河山的心思,都要因为自己的自暴自弃而付诸东流时,他还是颇不甘心的。

所以,朱翊钧也曾在内心里问过自己:“难道没有了张居正的支持,就真的凡事不能为吗?”

朱翊钧其实一直很清楚,自己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可以信任一个人,但不能完全依赖一个人。

因为强者是不能有靠谁的心思的,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有靠皇帝、靠祖宗、靠菩萨,乃至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心思。

所以,朱翊钧其实也早就想过只靠自己该怎么办?

即如果真的不愿意,在张居正也不支持他继续改革,而他又不愿意躺平做垂拱无为的天子的时候,他该怎么做?

朱翊钧觉得,要是这样的话,自己得有必要做出更激进的事来,即把自己现在坐的龙椅掀了,然后重现拉拢大部分不甘让大地主大官僚与外虏祸害社稷苍生的人,打造一把新的龙椅。

而如此一来,就不是改革了,而是把保守反动的大地主、腐败贪污的大官僚、觊觎中国的外夷一起推翻。

因为这三者从来都是骨肉相连、沆瀣一气,所以,真要砍了旧龙椅,就不能只砍一个椅腿。

不过,这样做的代价肯定也很大,很大几率会搭上性命。

再加上,现在又不是到真的要亡国之时,所以,朱翊钧倒也没有完全下定这样的决心。

而在想到天下文官一直不是铁板一块,甚至往往疯狂内卷,朱翊钧也就还是存有利用这一点,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改革目的的心思。

朱翊钧饶是在这时也还是在心里问道:“这世上真的就只有一个张居正吗?难道个人的厉害程度真的能改变君主越来越集权的大势?”

而朱翊钧问后就看向了张居正和谭纶昔日送给他的屏风,且看着屏风上的名字,半晌未语。

第134章 阁臣的不同选择

事实上,可以代替张居正的人其实也不是没有。

比如高拱。

但可惜的是,高拱已经病重,据其家人言,时日不多,故请恩旨回乡。

朱翊钧自然是准了的。

而且按理,高拱历史上在万历六年就该染疾离世的。

只是这一世,高拱算是对张居正昔日联合冯保扳倒他的事释怀了不少,尤其是还能重新获得了皇帝的认可,但没能在首辅位置上多待几年,依旧算是他心里的遗憾,所以他还是无可避免的在万历七年终因年迈而染上重病。

当然,人有生老病死,是难以避免的事。

何况这个时代医疗条件也比不上后世,高拱这样的老臣,又脾气暴躁,即便得到了名医李时珍调理,也还是难以真的比历史上要延续多年的寿命。

只是,朱翊钧昔日的担忧,算是在这一刻更加凸显了出来。

即大明真的进入了良辅紧缺的时代。

高拱一走,那整个大明帝国能够称得上有改革魄力的辅臣,也就张居正了。

如果按照原历史的发展来看的话。

张居正之后的首辅,除了申时行还能压制一下言官,修修补补,燮理一下君臣关系外,是真的没再有大作为者。

但朱翊钧觉得历史上张居正后面的首辅不行,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大明在张居正后没有优秀的人才可以担任首辅。

因为首辅是否优秀,更多还是看当时的环境与皇帝的识人用人能力。

毕竟萧何、李善长这些人在崛起前,也没人知道他们能做好相臣。

“先静观其变。只是有关于先生与徐家接触的事,一有情况就立即报于朕知道。”

朱翊钧先对张鲸吩咐了一句。

“是!”

张鲸答应了一声,且告退了出去。

“启禀皇爷,申师傅有密奏送来。”

而在张鲸离开后,张宏则禀报起新的政事来。

原来,朱翊钧在给张居正和殷正茂密奏特权后,就给在地方巡视的阁臣马自强、申时行以及戚继光、去浙江任总兵官备倭的俞大猷,也赐予了密奏特权。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