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么说也有道理,但是,你也可以告发他呀,他难道不怕你告发他?”朱翊钧这时说道。贾希昆则哭着脸回答说:“陛下,他家只经营土地,不经商,也就没有役使百姓做工,可怜臣为响应陛下号召发展实业,开办了许多工坊,然后因为一时心存歹念和侥幸,做了这样的事,而如今竟也因此要被小人陷害了,臣只请陛下看臣一片忠心的份上,开恩于臣啊!”贾希昆现在是真的委屈至极,他是真没想到周世策会突然在御前捅他一刀。“陛下明鉴,臣只是基于对陛下的一片忠心和对白杨沟百姓的不平之意才揭发的,绝无贾盐政说的半点私心。”周世策这时说道。朱翊钧对此淡淡一笑,他不得不承认,随着大局一定,这些士绅之间倒开始自觉的互相攻讦揭发起来了。第645章 亲征归来祭黄帝,以振华夏!朱翊钧知道翰林周世策突然告贾希昆的状,是暗藏私心,但作为皇帝,他是需要鼓励士族之间互相攻讦的,反而,如果士族之间互相隐瞒对他才不是好事。所以,朱翊钧在周世策这么说后,点了点头,选择了相信周世策的话,且对张敬修吩咐说:“立即派锦衣卫带着这两人去查一查,且派人先去贾府,把贾府所有人逮拿进县狱候审!”张敬修拱手称是。朱翊钧接着又看向周世策:“到底是翰林儒臣,敢揭发劣绅罪行,真正令朕欣慰!朕便赏你四品冠带,且赐‘护政有功’金匾。”惊喜不已的周世策当即大拜:“臣谢陛下!”贾希昆此时则目光阴狠地看向周世策,然后也看向朱翊钧道:“陛下,臣向您揭发,他周翰林其实心向叛军,还希望陛下亲征能有土木堡之败,是他亲口对臣说的。”贾希昆说着就阐述起周世策的原话来。“陛下!臣没有,贾希昆这是在胡乱攀咬!”“否则,臣请他拿出证据来!”周世策这时自然不会承认自己说过这话,只强辩起来。朱翊钧也看向贾希昆:“你有证据吗?”贾希昆自然拿不出证据,毕竟空口无凭,一时他也因此越发愤怒,而直接朝周世策扑了过来:“姓周的,你这被卑鄙无耻之徒,算什么翰林儒臣!”被御前锦衣卫给及时逮拿住的贾希昆没有扑过来,但整个人却已特别狰狞。“带下去!”朱翊钧只吩咐了这么一声。于是,贾希昆就被锦衣卫带了下去,而周世策也跟着走了下去。接下来,其他的乡贤倒也没有要告的,毕竟像贾希昆一样不谨慎的士绅到底是少数,竟然让周世策知道了他家的秘密。不过,朱翊钧在来到鄜州后,倒也还是遇到了乡绅互告的事。朱翊钧对此依旧是秉公办理,适当的还开了一下恩,让同情被告的官僚士绅对朱翊钧都增加了不少好感,而也让士绅内部之间则更加的彼此猜疑。“当今陛下,真是无幽不烛,英明睿智,还仁风笃烈,借着亲征把地方豪右收拾得服服帖帖,而又让新政得到更加切实的执行,真正令海内咸服,以后,推行新的国政无疑更加有可为。”延绥巡抚吴自新这一天就在随扈来黄帝陵途中,对巡按李本固提起了这段时间的随扈见闻,而称赞起朱翊钧来。李本固也道:“是啊,陛下巡边是真的在巡边,不费国帑,不掳民女,不凌军士,不为游玩,谨慎处事,从延安一路随扈而来,的确能看到天子爱民图治之心,非只求高乐而不顾军民者,我等也幸好未学党馨之辈,而低估天子,不然,现在让陛下看见的,恐怕就不是我等推行新政之努力,而只是阳奉阴违之狡黠。”“更重要的是,陛下能够亲眼看见,不是所有地方官僚都在胡作非为,也不是所有地方官僚都在故意报喜不报忧!”“所以,相信陛下经过这次西巡,应该会更加愿意相信,新礼能够推行成功,而也会相信,他这位大明天子是能够靠我们这些官僚做出一番惠民强国的事业来!”“要知道,据朝中执政言,当今陛下不似先帝,从来没有真的相信我们这些官僚的品性有多高。”“不只是不相信我们这些文臣士大夫,包括陛下自己的内臣,他都认为大部分即便不害民也并不真的百姓放在心上;”“但实际上,在如今这样的盛世,俸禄不短、奖掖不断,无论内外大臣,年长而经过三朝两朝帝业的,都能发现,其实现在的内外大臣都比以前很忠心而更在乎社稷苍生的;”“只是陛下之前不相信,想来是受了之前张太师之事的影响;”“但现在陛下应该已经发现,天下官僚,尤其是我文臣士大夫,并非就真的白读了圣贤书,白受了国恩。”吴自新跟着说后就看向了前面的黄罗伞盖。此时,黄罗伞盖下的朱翊钧正向鄜州的黄帝陵走来。因朱翊钧要来祭黄帝陵,所以黄帝陵已重新被大修过。增加的御道皆用汉白玉条石铺就,丹壁雕有蟠龙,宏伟壮观,可昭日月。而整个御道上面的黄帝陵区,即便是远望,也是楼阁影影,殿阁沉沉。万历下旨新立的黄帝大雕像,则高高立在楼台亭阁和锦翠白云间,俯瞰着众生。在朱翊钧来时,刘綎已率亲征大军的前军到达这里,而铁甲森森的列满了山岗。随着朱翊钧的到来,整个黄帝陵更是甲胄密集成林,从上往下俯瞰,真如玄色大鹏遮蔽着大地。而在红日照耀下,整个大鹏之全身浮光跃金,灿烂夺目的很,颇显得辉煌与壮丽。关键是,这大鹏还在变大,到在后军全部到达时,即随扈亲征的十万大军和官员列在黄帝陵前,还有许多当地士民来到外面后,更是让这大鹏仿佛大得无边际。朱翊钧从御道登上御台,站在黄帝像前,看着这些将士,一时心中也觉豪气顿生,尤其是阵阵鼓声擂响后,更是振臂一喊:“华夏万岁!”“华夏万岁!”“华夏万岁!”“华夏万岁!”……十万多人跟着呼应起来,此起彼伏的,一时大地与苍穹仿佛都在跟着高呼一般。如今的华夏大明时代。河套已复,汉家的旌旗终于又立在阴山之北!大宁也复,庙街与库页岛也再次有了汉家碑和汉家城!而东到北海道、南至吕宋、缅甸木邦,也有了汉家音!所以,不可谓不是一个辉煌的华夏时代。故当朱翊钧骄傲地振臂高呼“华夏万岁”时,在场的人也都跟着高呼起来,而同样怀着自豪之心。而这时的朱翊钧刚刚亲征大胜,再次显露武德,也正是君威更达巅峰的时候,跟来的将校,现在也都用很崇敬的眼光看着他,如同看向他身后的黄帝像一样,仿佛在他们眼前的陛下也在开启大明的一个新时代。而他们这辈子的伟大使命,仿佛也就是要忠于这位圣天子,继续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华夏盛世。这一刻。朱翊钧于军中的威望的确达到了即位以来最高的层次。且不说,他一路巡边途中对九边边军的各种慰问与犒赏,也早让许多中下层官校知道当今天子将他们放在心上,即便是,朱翊钧现在祭黄帝陵的行为,对中下层官校而言,也是一个足以让他们愿意认可当今天子至高无上地位的有德之举。因为,华夏文明在信仰方面,其实相比于推崇神明,华夏之人更推崇祖宗,更讲究追本溯源!祖先在华夏民族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尤其是炎黄二帝,这种华夏文明的开创者,更是图腾一般。特别是对于许多出身普通的中下层将校而言,他们大多还年轻,对国家和民族更加有一种报效之心,如果只是祭朱明皇帝之陵,他们恐还没有那么大的触动,毕竟王朝常在更换,他们也知道朱明不过现在的王朝而已,但祭祀黄帝陵则让他们有种皇帝在祭祀整个华夏共同的祖宗的感觉,而皇帝的确是不只为自己之私,也不是为皇室朱家一家之私,而是真的在为整个华夏上下所有人的盛世而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