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拂衣昨夜赶往城内顺天府,离开前与胤禛说不了几句话,也根本不可能留有公文。
当时,胤禛争分夺秒讲了钱晋锡为官的态度。
然后两人达成一致,不论是什么导致乱葬岗事件发生,康熙交代时都要抓住一个核心词「实话实说」。
眼下,加急送来的书信又会是什么?
由于宵禁限制,尚且来不及将府中事告诉胤禛。
他仍旧不知十四等人搞事的具体前因后果,又能做出什么判断?
打开信件,开头写了一个「三」,然后就是一堆古文摘抄。
分别是宋朝校正医书局的文章,《宋史》片段、《梦溪笔谈》、《洗冤集录》、《三国志华佗传》等等片段。
仅仅两个时辰,胤禛摘录了不同书籍的诸多片段,但没有一句别的话。
他非常谨慎,哪怕这封信不慎落到了旁人之手,也绝不会看出此信有任何倾向性观点。
此信何解?
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乍一看怎么没头没尾,且没有任何分析批注。
武拂衣若有所思,很快浅浅笑了。
又迅速收敛笑意,将信上所有内容速记下来。将信藏于书房暗格,就抓紧时间入宫了。
*
*
乾清宫外。
武拂衣带着十四与两个孩子到了,胤祺也带着弘昇来了,都是等着向康熙请罪。还有保泰与李卫都是候在宫外,随时等待传召。
几人耐性等待着,只是等啊等就不见皇上来。
辰时已过多时,通常早朝应该结束了,今天却比平日晚了好久。
难道朝会上出了什么变故?
又等了一会,没等到康熙下朝,反而梁九功亲自来了。传皇上口谕,着雍郡王立刻往乾清门外走一趟。
发生了什么事?
朝会竟然延迟了,还让雍郡王去早朝上走一趟。联系到昨夜发生的事情,在场的谁都知道情况不妙。
梁总管
胤祺眉头紧蹙,正欲问一问梁九功乾清门外的早朝情况。
五贝勒,您别为难奴才。
梁九功可不能等胤祺把话说完了,要是听到令他难以回答的问题岂不是麻烦。皇上只传召了雍郡王。
五弟,你与十四弟、孩子们在此静候。
武拂衣没让胤祺再追问,读了胤禛的急信,她已经对朝会的变故心有准备。
况且梁九功能在康熙身边服侍,本不是多嘴的性格。哪怕要给提示,也不会当着一群人的面前说清楚。
她抬脚就走,有劳梁总管了通传。
一前一后,这与梁九功朝着御门听政的方向走去。
早晨阳光散落。
宫道上,静悄悄的,似乎连鸟叫声也没有。
待走出一段路,四下没有第三人。
梁九功终是低声说一句,朝会正要结束,三贝勒突然上奏理学院内流传蛊惑人心的书籍,昨夜引得十四阿哥与三位皇孙前往乱葬岗,必须严惩。
就一句,多的不提了。
梁九功不说钱晋锡是否与胤祉辩论,也不说康熙的态度如何。他一脸平静,仿佛刚刚从未开过口。
多谢。
武拂衣也不追问,神色自若,心里却吐出三个字老、狐、狸。
老狐狸说谁?
当然是说胤禛。
一封信,一个「三」字。
他在不详情时,预测到了朝会上谁会挑起变故。就是三贝勒胤祉。
武拂衣毫无慌乱,反而跃跃欲试期待着,看一看老狐狸是否料事如神?
早上胤禛送的那些古文片段摘抄,是否能精准预测三贝勒会引经据典用哪些例子挑起事端,而自己以此又能反怼回去呢?
若是真的全都对上了,那必须给胤禛一个封号了大清禛狐狸精。
第八十二章
乾清门外, 每天一个多时辰精神高度集中站立运动即将结束。
绝大多数朝臣就等着康熙那句退朝。
只要这句话一出来,他们就能活动膊迈开腿,各回各处或喝杯茶歇一口气,或去五谷轮回之所方便一番。
搁谁站了一个多时辰, 还要保持标准礼仪姿势, 又一边要谨防皇上突然发问,都会想要尽快休息。
能上朝, 代表官职够高, 挺让人愉悦。
却不意味人人都是工作狂魔, 不会喜欢动不动听谁补充讲几句。就像上课讨厌拖堂, 拖延朝会结束时间会惹人厌。
原以为能到点离开,近期京城没有大事发生。
皇上与臣子们的一问一答也结束了。
短暂的安静出现,是进入倒计时宣布朝会到此结束, 谁想到一个人突然跳了出来。
三贝勒一句有事启奏,截断了绝大多数人马上能休息的脚步。
众人只能停在原地,倒是要听一听有什么大事发生了。胤祉真是够可以的,他有事为什么之前不提啊!
紧接着, 胤祉揭发了理学院的部分学生偷偷传阅不良书籍, 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昨天夜间, 十四弟、裕亲王保泰,携一名理学院学生, 及弘晖、弘昇、弘昐, 六人居然公然违抗宵禁制度,前往城西郊外的乱葬岗。必是受到妖书蛊惑,才会做出这等违制之事。
什么?!
朝臣们几乎都吃了一惊。
深夜,乱葬岗,皇室宗亲去坟头做什么?总不能是去挖宝藏的吧?
只听胤祉继续说, 乱葬岗上,六人与民间驱邪队伍遇上,爆发了一场斗殴。这事简直荒唐至极,民间必传皇子皇孙有盗尸恶习。
汗阿玛,儿臣恳请严厉惩戒涉事之人,以肃不正之风,决不能放任这股歪风邪气蔓延。
好家伙!
十四阿哥六人的运气也太差了点,也就是说昨夜被逮了正着吗?
人们把视线隐晦地投向顺天府府尹。
钱晋锡有没有接到消息?平时,他行事不偏不倚,今天怎么没有及时启奏?
康熙听了胤祉一番话,面无表情看向钱晋锡。方来,你可接到了相关通报?
回皇上的话,昨夜亥时,顺天府受理了乱葬岗一案。三贝勒所言的双方斗殴,实则是一场沟通不顺的误会,吕家已经受到责罚。
钱晋锡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昨夜的案件,他的用词听起来非常客观。
讲了十四阿哥为了不影响百姓生活考量,深夜才前往乱葬岗寻找合适的医学实验尸体。
正因为考虑到不增加民众的恐慌与猜忌,所以身着便服,不欲表露皇室身份。
不巧,遇上了吕家驱邪队伍。
吕家被病痛困扰,误信闹鬼之说,这才会把十四阿哥等人当做鬼物作祟的源头。
昨夜,十四阿哥与吕家的误会已经解开。虽然发生过冲突,但双方都没有伤重。
钱晋锡的这一句没伤就说明关键了。没重伤,意味着只要没有第三方瞎嚷嚷,就不会造成恶劣影响。
吕家得知打的是真皇室宗亲,人都被吓懵了。
当雍郡王表态不会加码追责,吕家全部感激涕零地表示遇上了讲道理的好人,压根就不想再提乱葬岗遭遇。
此刻,钱晋锡面上不见喜怒似乎,心里却把胤祉吊起来骂了,这人就是搅屎棍。
乱葬岗的事在朝会上捅出来,那不就是约等于全京城的官员都知道了,然后谁会倒霉?
吕家是升斗小民,被推到朝堂斗争中必是逃不了被冲击。
昨天,遇上了讲理的雍郡王,不因事涉亲弟弟与儿子就过度重责吕家人。
这头刚刚保住吕家人的命,却又被三贝勒把事情给挑了出来,这不故意找事吗!
钱晋锡不认为胤祉大公无私,真想提意见为什么非要在早朝,不能去南书房与皇上私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