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洪听了这话,顿时笑了出来:“你还真够果决的,走到你这一步,很少有人能有你这样豁出去的魄力,所有的成功都是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的,这一点道理,所有人都知道,可大多数都是只想要得到成功,却不愿意去承受风险的……”
“我笨而已!”
赵犇笑了笑,沉声的说道:“我比较执拗,笨鸟先飞,飞出去了,那就不会飞回头,我走的每一步,我都非常清楚,付出了多少,得到多少,我可以劈荆斩刺的去走,但是不能停下来,不能走回头路!”
“有时候,笨,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徐景洪不得不承认,对于这个整个秦州最耀眼的商界新星,农粮界的新扛把子,他还是有些低估了。
他沉思了半响,道:“我可以帮你,甚至秦州商业银行可以提前注资三十亿进平安农场,不需要抵押,我们也不会趁人之机,平安农场的股权很香,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相对于平安农场的股权,我更加喜欢平安农场的格局,做生意的,都想要双赢,可大时候,都是有人得到了,有人失去了……”
他对平安农场的印象很好,不仅仅是平安农场发展起来,非常的迅猛,资产暴增,纳税准时,更是因为,平安农场做的生意也好,产品也好,那都是能拉上农民,实现和农民的双赢。
这一点,是大部分农粮产业的企业都做不到的事情。
甚至很多企业,一直都在不断的压制农民的生存空间,以一种固泽而渔的方式,来透支他们的发展力,甚至把一些利益剥削建立在农民家庭之上。
这种企业,他是不待见的。
但是平安农场却完全不一样,从平安农场开始崛起,就是拉着农民朋友一起开始发家致富了,平安农场当甲方,农民朋友当乙方,双方首先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自然没有谁比谁更加高贵,然后在利润分配方面,平安农场做到了一个极致,一个所有农粮企业都做不到的地步了。
龙山脱贫,马鞍乡脱贫……整个金和的脱贫。
这些,无疑都在说明了,平安农场的这种合作方式,不仅仅给巨大体量的农民带来了利益,带来了走向小康,甚至富裕的道路……
“我还真没有徐总说的这么好!”赵犇摇摇头:“说到底,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民子弟出身,很多事情,是不能做过的,但是要说我给他们多大的帮助,那也说的太过分了,合作本来就是双向辅助双赢的一个过程,我只是给了他们机会,而他们也用他们的实力给了我足够的回报,归根到底,我就只是一个商人而已。”
“你这样的商人,我们秦州多几个,恐怕今时今日的秦州,早已经比肩沿海的确了,不用年年挨批!”旁边的刘安插上了一句,不仅仅徐景洪看好赵犇,他刘安何尝不看好这么一个愿意为天下农民并肩齐行的一个商人呢。
赵犇倒是有些羞涩,被夸奖之后的羞涩,当然,他本身脸皮厚:“两位领导这把我夸的,我都找不到北了!”
徐景洪看着这青年,忍不住也笑了出来:“你值得我们夸一下了!”
秦州能出这么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