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写了几百封,除了名字和地址不一样,其他的全部内容都是一样的。
苏宇相信,在上皇榜的名声诱惑下和可能自己落下风的恐惧下,这些人肯定会捐。
果不其然,那些世家大族收到信后没几天,就派人询问是不是捐了真的可以上皇榜,得到肯定的回答,纷纷掏出银票交给苏宇,并问什么时候可以看到。
不用等很久。苏宇微笑道。
他还有商人的钱还没收到呢?
信还是和前面一样,除了名字和地址变了,其他都一样。
不过苏宇,给了他们一个特例,可以在他们的名字前面,加上店铺名,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他们,并提醒道,皇上会看这份名单哦。
这一下京城和京城附近的商人都沸腾了。
上皇榜,皇帝能看到他们的名字,还能看到他们铺子的名字,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等自己上了皇榜看谁还能看不起他。
纷纷亲自坐着马车,来到爱心会总部,咨询苏宇是不是真能上皇榜。
有的还怕竞争对手也捐钱上皇榜,更是直接对苏宇说道你让那个谁谁谁,不要上皇榜,我多出现在钱的三倍。
苏宇微笑这得看你们俩谁价格高。
御书房中,皇帝看着密密麻麻的名单有些头晕,除了让他盖章签名的地方,就全无其他位置。
又看了一眼,苏宇送上了捐款明细,这个儿子居然连几千两都收了。
不过这次真是收了不少钱,足足有九百万两,居然还给了国库一百万两。
唉!乾渊皇帝叹了一口气,既然收了钱就好好盖章吧。
啪,啪,啪。乾渊皇帝连盖了几十张皇榜。
父皇,过后这些皇榜不要收回放起来,我们直接卖给上了皇榜的商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买到供起来的,这对于他们可是莫大的荣耀啊。苏宇又建议道。
这
乾渊皇帝犹豫,从来没听说过可以卖皇榜的,这是一丝一毫都不放过啊!
父皇,卖的钱上交国库,一张卖两万两,可是将近两百万两的银子,不要白不要。苏宇引诱道。
依益王所言。
皇榜以嘉奖令的形式,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很多百姓都没想到,还真的会有人,给这个所谓的爱心会捐献,而且还是这么多人,密密麻麻的名字,不上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是谁。
一时之间,全京城和京城附近都是在谈论上皇榜之人,当然都是一些好话,坏话或质疑的话,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是没人敢说的。
说得无非就是捐献的人,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深明大义。其中也不乏苏宇对舆论的可以引导。
他就是要把这些上皇榜的人传为善人,除了要对得起,他们给的钱之外,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想要扬名的人,来捐钱上皇榜。
要知道,此次上皇榜的人仅限于京城和京城附近的世家和商人。
而乾渊国这么大,按照这个形式多办几次,他的爱心会不就更有钱了吗?帮助的人不就更多了吗?
虽然这样做,好像有些势力的意思,以捐多少钱来决定这个人,是不是善人。
可这是古代,苏宇认为如果能利用这些所谓的虚名,帮助真正有困难的老百姓,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这些世家和商人因为有钱有势,有的是扬名的手段,既然结果都一样,为什么不在自己这里,交钱扬名,这样谁也不吃亏。
有了钱之后,苏宇也不准备在京城多做停留,而是准备马上去灾区。
走之前,当然和诸葛慧和诸葛青云打了招呼。
此时的灾区除了,农村健康老百姓在下地干活之外,其他都是在休养。
农村的还好说,本来就是种地的,伤养好了接着种就行。
最麻烦的,还是各乡镇和城市中的百姓,他们可真的没什么事做了。
一场地震不光毁坏了他们的家园,更打破原先的经济格局,使这些人全部失业。
不过,这却不是目前最重要的,现在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除了伤病员,老弱妇孺在帐篷里住着,其他全部人都是直接在外宿营。
也得亏这些天没下雨,不然连在哪里躲雨都不知道。
所以苏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盖房,先从农村开始。
一来,茅草房容易建,材料也容易找,花钱少,还比较能快速建成。建好后还可以安排乡里的人一起住。
二来,毕竟这是古代,以农为本,先把农民的房子建好了,才好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
其实,苏宇之前招收的一万名男人,早就开始在盖茅草房了,只是工作量太大还没完成。
苏宇一回来,直接下令,乡里或者县里,只要是健康,十岁到五十五岁,无论男女都去支援各自乡村,一同建造茅草房。
当然是管吃饱的,并且还发工钱,而且工钱还不低。
第一百三十七章
如此不光能为将来重振灾区经济打下基础,还能给干活百姓以希望,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因为现在是特殊时期,苏宇给农村百姓建的茅草房都是按最简单,最快速,最省成本的策略来建的。
只保证坚固,能遮风挡雨就行了,每家每户都只有两小间,男女各一间,保证最基本的生活,至于厕所,厨房,浴室,则是公共的。
不久之后,在全部人的辛苦劳作下,终于完成农村灾区茅草房的建设。
茅草房虽小,却也能遮风避雨,眼下的情况也只能这样了,等以后富裕了,这些百姓在慢慢自己扩建吧。
苏宇又给各户农民发了足以吃到粮食成熟的食物,自此受灾农民算是全部安顿好,恢复了生产。
接着就是解决乡里和城里百姓的工作和住房问题了。
乡镇里的人好说,毕竟很多都在农村有亲戚,可以先住在农村的亲戚家,并帮忙干活。
他现在还得先解决城市百姓的住房问题,因为他们离农村太远,不可能去农户家中住。
先把之前一万名男人全部调在县里和原先盖过茅草房的百姓,一起在县城盖房子。
青砖到是现成的,直接在废墟挑选就可以,当然苏宇还是买了一些,还有足够的瓦片。
为了节省,时间,金钱,人力,苏宇们既盖青砖房又盖茅草房,依旧不大,每家每户都是两小间,厕所,厨房,浴室也都是公共的。
现在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只能指望这些百姓,以后富裕了在慢慢扩建了。
县城的房子建得差不多后,苏宇便给自己带来的一万名男人发了工钱和路费,并安排他们回家。
因为接下来的工作,他要灾区百姓做,让他们挣钱。
以工代赈,先建养老院,孤儿院和县城官府府衙和修官道,和一些基础设施,当然这些都是有专业的人指挥的。
这样一来慢慢的,乡里和县里的百姓的钱袋鼓了,要知道苏宇给的可是高工钱。
异日中午。
苏宇在村,乡,县,发布布告,重宣三年免税的政策,鼓励有意经商者开店,同时还提供很多优惠政策。
如提供官方免息借贷,当然免息的借贷对象是为有严格的审查的,还有一些附加条件,比如要雇佣当地百姓,尽量用当地的原材料。
就这样,灾区在有条不紊的恢复中。
京城深夜,御王府。
表哥我也没办法,我都接触诸葛小姐好几次了,她都是对我刻意疏离,我实在是搞不定她了,在说了,她天天呆在丞相府,我也没有多少机会见她呀。一名长相俊朗的男子有些垂头丧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