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她觉得,柳暄红是大老板,平时这么忙,哪儿能知道周艳艳这么个的消息呢。
她送了香椿来,又在供销社买了春布做春衫,坐着牛车回小宋村去了。
而柳暄红,看着几个孩子吃了香椿鸡蛋饼,晚上她没做饭,煮了小粥,做了个芙蓉豆腐。
这是柳暄红在那本贾家的菜谱里看到的,随园食单里也讲着芙蓉豆腐的做法,她正好试试。
将白天在井里泡过的豆腐脑取上来,和鸡汤一块滚煮,直至芡汁,撒上紫菜和虾肉小炒一会儿,起锅盛碟。
清香的豆腐没有豆子的腥味儿,反而透着香浓的鸡汤香。
吃完小粥就豆腐,柳暄红趁宋渊去洗澡前,问他关于周艳艳的事儿。
自从上次她把戴志清和周艳艳找她的情况和他说明之后,她就彻底把事儿抛开了。
今天宋大嫂这么一说,她仔细一想,周艳艳两个月没回家,不是正好对上,她直觉和宋渊有关,她很好奇,宋渊到底说了些什么,或者做了什么,能把周艳艳吓得家也不回呢。
宋渊眼里闪过一抹笑意,他轻轻笑了笑:你不会想知道的。
柳暄红和他也算当了一年夫妻了,逐渐清楚他的小性子,一听他这么笑,她顿时觉得没好事儿,自己还是不好奇了,问她知不知道周艳艳的去向。
宋渊没有瞒她,直接说:她去了省城。
省城啊。
柳暄红着人把消息透露给周家坝的周老娘,安了这位焦急的老母亲的心,回头想起了自己去年的想法。
她说过她要带杜婶子她们去省城团建,好好玩一通呢。
本来她没打算现在去,但是她回忆起去年惊蛰后的绵绵春雨,丧得人提不上劲儿来,街道上也没有闲人吃饭,柳暄红就把团建度假的日子定在惊蛰前后。
她把这决定通知到工作室,由那边负责安排,和省城的宋暖英、杜美丽她们通了气,一切安排妥当,柳暄红就把放假的事儿和几个门面的人说了。
至于坚守小宋村的食品厂同志,柳暄红想着下次再带他们。
这次是属于饭馆和菜馆还有火锅店烧烤店的团建。
消息一落到众人的耳朵,大家都没理解什么是团建,后来他们明白了,老板这是打算生意不好的时候,请大家去省城玩儿。
众人简直不可置信。
这是什么神仙老板,竟然不让大家做工,还早带着大家出去玩耍。
这年头大家都是讲究苦干的,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在岗,大家回去一说,家人们都不信。
谁乐意白白花钱请人出去玩啊,这不是钱多烧的慌呢。
然而杜婶子她们是知道柳暄红的性格的,她向来说到做到,也不是在意钱财的人,催促这家人收拾东西,安排假期。
杜婶子家儿女瞪大眼睛:我们也能去?
杜婶子点头:能,老板说了为了让我们能玩个痛快,许带家属呢。
杜婶子的四个子女都成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这么多人加起来是个庞大的家庭,虽然老板这么说,但是他们也不好意思占柳暄红便宜,就让杜婶子没工作的小女儿和最小的两个孙辈去,孩子们去玩儿,小女儿能帮忙看着点。
其他家也是如此。
大家或带了两三位家属,大包小包,收拾好行李,放在枕边,心情忐忑又激动,一夜未睡。
宋小果是在同学请假的时候发现他娘竟然要去省城玩儿,而且不带他的事儿的。
他回家就撒泼打滚,嚷嚷着要请假,他要去省城玩游乐场,看动物园。
去年看的时候,他还没玩够呢。
可惜柳暄红拒绝了。
这次团建,她的主要任务是视察省城那边的市场,一个孩子也不带。
而且家里几个孩子,宋致远和宋秋已经到了初三下学期,六月参加升学考,正是学习紧张的时候,柳暄红不会打扰他们。
至于宋小果和小月儿,她答应,等哥哥们毕业后的暑假,一家子就来个毕业旅行。
一听说能去玩儿,宋小果和小月儿也就不闹腾了。
他们也知道,柳暄红不是随他们撒娇卖乖纠缠几天就能改变主意的人。
见好就收。
不过她未来一段时间不在家,宋秋和宋致远也要忙学习,宋渊工作,柳暄红担心俩小孩没人照顾,和宋渊商量,准备请个家政阿姨过来做做饭饭,打扫卫生。
宋渊:你想的周全,这事儿交给我。
隔天,他就带回来了一位约莫四五十岁的婶子。
这位婶子是宋渊的一位病人的家属。
孙女有媳妇照顾,家里花销大,婶子没事干,出来赚点补贴。
柳暄红看她虽然家里有病人,眉宇深折,但是打扮的整齐干净,干活利索,宋渊也说调查过背景,可靠,她觉得没什么问题,就留下人了。
双方约定好,一个月二十块。
在现在的工资行情来,这个价格无疑是有些高的。
因为在这年头,家家户户谁不会干点家务活呢。
家庭主妇不值钱,干家政的保姆也不值钱。
多是随便请人给个□□块钱就算了。
薛婶子惊喜交加,愈发用心照顾宋小果和小月儿,要不是小孩长大了,也贪玩儿,她还想去接孩子上下学。
她的一个住在家里的小外孙和小月儿小果是一间学校。
把家里的事儿安排好了,柳暄红就和几个门面的姑娘们小伙子还有老叔老婶坐上大巴去省城玩了。
去往省城的大巴是工作室承包的,满满两辆车,坐的全是柳记的员工和家属。
他们这次度假,能玩整整一周,工作室和杜美丽这边在省城订好了宾馆,还请了旅行社的工作人员。
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也可以跟团旅行。
司机和乘务员听着柳记的人叽叽喳喳,说着要去哪儿哪儿玩,俱一脸羡慕。
都说吃公家饭福利好,待遇强,可是他们怎么看这柳记的工作更香呢。
司机和乘务员一路上暗暗决定,回去就让他们的孩子想想办法去柳记工作。
他们不懂什么文化建设,企业精神,只是心里感叹羡慕,柳记这福利待遇,是真的好啊。
到了省城,徐慎自然是要来接待的。
柳暄红想着自己是老板,没有员工乐意玩的时候老板杵在那儿,就干脆让他们自己玩儿,随徐慎去了省城的工作室。
柳记有钱,柳暄红也不缺钱。
既然他们未来是要在省城发展,这次杜美丽和宋暖英来省城开拓市场,柳暄红也不吝啬,让她们遇到什么好地段可以买下来,以后就算不能拆迁,也可以当员工大楼和宿舍楼。
反正买房买地,她有钱,不亏。
杜美丽和宋暖英也不小家子气,有徐慎这位本地人的帮助,柳记在省城迅速有了一栋大楼。
说是大楼,其实只有五层,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楼层算高了。
这是一间国营厂子预备建的办公室,本来打算在这一片盖厂子,但是楼还没盖好,厂子倒闭了,房子被拿出来拍卖还债。
这也是省城的用地开始向私营开放的一个信号。
在这之后,杜美丽和宋暖英听从柳暄红的,又买了好几个铺子和小楼,预备以后开店和当员工宿舍。
杜美丽和宋暖英看到柳暄红,神情激动。
她们这些姑娘,之前不过是在松山县里锻炼过,猛地被委以重任,派去人生地不熟的省城,虽然有好友相伴,但是没有亲人再旁,和柳暄红远离,事事靠自己拿主意,压力巨大,抱着柳暄红的时候,姑娘们忍不住流下眼泪。
柳暄红连忙安慰辛苦,又夸她们干的很好。
姑娘们的确能干,不过短短半年,柳记在省城的火锅店可谓是遍地开花,在省城,几乎人人都知道柳记火锅。
家庭喜欢去柳记火锅聚餐,年轻一辈爱在柳记火锅聚会,如果谁没去过柳记,那么这个人无疑是落伍的。
柳记在省城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徐慎是最为高兴的。
他现在占领了省城的市场,已经开始向附近的县城进发,但是这并不满足。
徐慎尝到了火锅店的甜头,不忘初心,还想在省城开菜馆。
火锅店在省城的发展固然好,也顺利地打开了柳记的招牌,但是火锅店毕竟是年轻人喜爱的,吃一顿不算便宜,只能算中档层次。
如果柳暄红能在省城开一间菜馆,凭借她的手艺,柳记的名声在省城会上一个台阶。
柳暄红这次没有立刻拒绝。
因为她想到,宋致远和宋秋的班主任说,俩孩子的成绩很好,上县里的高中没问题,如果搏一搏,能上省城的高中。
她不确定宋致远和宋秋能不能考上省城,但是她最近看着,俩孩子天天熬夜拼命学习,是想着考省城高中的。
她得提前做个打算。
如果宋致远和宋秋真的考上了,那么她也没必要继续待在松山县。
柳暄红倒不是非要跟着孩子走,而是松山县太小了,柳记在松山县已经遇到了瓶颈,她就是再开店,也是顶多再开什么奶茶店炸鸡店什么的。
这些都是小钱,不急。
薅了松山县羊毛这么多年,她也不忍心,省城这地方正好。
柳记已经稍微打出名声,食品厂的辣椒酱也开始进入省城市场,无论是店面还是食品厂,日后柳记的中心会在这儿。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