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给你这个错误的想法的这个人,他所掌握的东西,比你想象中要多的多。比如,关于漳州卫家的很多细节,包括江行对这个案子的想法,和当年发生这起案子之后各方势力对这个案子的反应。”
傅长熙说到这看向涂希希,说:“对手是个相当棘手的人物,刘大人可要好好配合我等办案。”
涂希希侧头看了一眼那血淋漓的布条。傅长熙前面已经明说了,这布条确实是一个物证,它并不是证明这个案子和卫希有关,而是嫌疑人留下的如山一般的铁证。
然而这个铁证,却被隐在幕后的嫌疑人充分利用。让人不能轻易交出来,甚至将人误导成这幅样子。
刘奇迟疑了半晌,脸上全是茫然神色,朝傅长熙说道:“小侯爷,请恕下官愚钝……可这东西在我手中这件事,只有我和江大人知道。那嫌疑之人是如何知道这件事,并引导下官?”
傅长熙嗤笑,说:“我想,嫌疑人并不知道东西在谁手中,对吧,殊途。”
涂希希闻言点头,说:“嗯。对方清早就在外面散布了卫家索魂,卫希杀人的谣言。谣言猛于虎,不管刘大人手中是不是有这个东西,任何人听到这个谣言都会起疑心。而手中握有这个证据,曾经和江大人接触的过你,会更加信这个谣言。”
“所以少卿大人才断定,嫌疑人一定知道这个布条,以及他应该很了解江大人,也知道江大人会从刘罡手中拿到这个布条。”
刘奇瞪大了眼睛。
“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涂希希瞪大了眼睛,心底涌上来了一股即陌生却又很熟悉的热意——正如傅长熙说的那样,是个非常棘手的人物,并且很不长眼泼脏水泼到她头上来了。
她呼出一口热气,说:“首先,我认为让刘大人中招的未必就是外面的谣言。像这种广撒网重点捞鱼的做法,必定要做两手准备。但如果江大人出事之后,再和刘大人说卫希这件事,太过刻意。”
“因此,我认为,对方一定是在更方便聊天谈话的场合和刘大人提起了卫希这件陈年往事。将它当做是和刘大人多年不见唯一的交集点来当做谈资随性地和刘大人提起来。”
傅长熙没想到,今天的‘殊途’竟然还可以再一次地让他吃惊。
他凝神看着脸上满是跃跃欲试的手下,问:“理由呢?”
涂希希道:“因为,这是最方便,最隐蔽,最不会让人怀疑到自己身上,且就算是东窗事发,也有办法脱身的方法。……如果是我的话。”
第12章 胡侍郎埋尸案
傅长熙在心底认同了殊途的说法。
他看向刘奇,问:“刘大人最近可否和人提起过漳州卫家的事情?”
刘奇低头略微思索,片刻后抬头看向傅长熙:“有。下官此次进京,因为江大人传讯太过临时,没有合适的马车。正巧此时礼部胡浩源胡侍郎路径我县回京,下官便搭了他的车。”
“胡侍郎当年是随圣上身侧游公公带旨意一同前往漳州之人。当年询问过下官不少卫家的事情。这次进京,他和我攀谈的时候,便提起了卫家。”
傅长熙有些意外。
“胡浩源?”
涂希希当即越过桌案,走到刘奇身边,将案卷拿回来,低头一边翻看一边走回桌边,走到一半,忽然停住了脚步。
她抬头看向傅长熙,说:“案卷上提到了这个人。”
傅长熙问。
“怎么说的?”
涂希希往他面前跨过去两步,双手将案卷奉给他,说:“案卷上说,这位胡浩源胡大人前一个月,曾好几次拜访江大人,前几次江大人还见见他,但最近一段时间,江大人都拒绝了他的求见。案发那晚,胡大人也来过这里。”
刘奇在旁边说道:“下官对胡大人略知一二。”
听刘奇简单介绍,这位胡浩源胡大人年前刚升任礼部侍郎,之前在礼部中任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员外郎不少年头,属于无功也无过,默默无闻的类型。
当然胡浩源和京兆府也是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干系,然而这位无功也无过的胡侍郎,忽然在刚升任侍郎不就,家里碰上了一桩人命案。
刘奇叹息道:“说起那案子,对常驻京中的官员来说,可能并不算是什么大案。而且和胡大人也没有直接的联系。”
涂希希问道:“什么案子?”
刘奇道:“是江大人两个月前判下的一桩埋尸案,死者是一名礼部尚书家的家养戏子。凶手不曾判定,但一开始认定最有嫌疑的是尚书家的大公子。”
涂希希诧异问:“难不成胡大人被牵连进去了?”自己顶头上司家犯下的案子,若是说有关系,那必定是被牵连进去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