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能告诉您,这个故事,是发生在西北,然后……是一个矿老板撞死了一个放羊娃,把人给埋了,以为相安无事,结果又被人发现了放羊娃的尸首,最后找到了这个矿老板,把人抓起来……就是这个故事,再结合一些我小时候看到的……或者听到的经历,想……写个关于我家乡那些煤老板,和一些我们这种靠煤矿征地获得第一桶金的人的故事……“
“……”
这下,于珍的眉头真的皱了起来。
想了想,她问道:
“大西北的故事?还是和煤矿有关?……类似《盲井》那种的?”
“……盲井?小煤窑?”
于珍说的是电影,可“盲井”这个名字对许鑫来讲,则代表着那些小煤窑。
俩人说的驴唇不对马嘴。
但于珍却看出来了……
“你没看过这电影?”
“……没啊。”
“嗯,也对,这电影咱们这没让上映……EMMMM……”
于珍想了想,直接放下了手里的擀面杖,说道:
“刚好我这有这部片子。这样……你先看,你说的剧本这种事,实话实说,作为老师个人而言,无法给你太多的建议。你也应该明白,导演的职责是负责讲故事,而不是创作故事。所以在剧本创作方面,老师自己的水平也有限。不过……你可以在看完之后,等你师公回来。”
一边说,她一边走到了电视机前,打开了下面的电视柜后,拉出来了几个大箱子。
箱子里面全是各种各样国内国外的碟片。
她一边翻找,一边说道:
“你还不知道你师公是干嘛的吧?”
“不知道。”
许鑫摇摇头,而于珍也翻出来了一张碟片,打开了自家的VCD机。
“你师公是出版社的编辑,平常和许多作者打过交道。而编辑的工作之一,就是和作者讨论书籍创作的灵感,进行汇总归纳,以及相关审核……当然了,更多的是催更,有时候就跟讨债鬼一样催着那些作者……你说这些作者怎么就那么能拖呢,真的是懒到家……咳咳,嗯……他很擅长帮助作者寻找灵感……你等他回来,可以问问他。我能给你的建议太过于教科书化了,你懂吧?“
随着她的话语,许鑫的眼睛亮了起来。
而他面前的电视却黑了。
接着,一片分外熟悉的环境,一座看起来……产量最多也就一年几千吨的小煤窑工地,映入眼帘。
一瞬间,唤醒了许鑫的DNA。
第49章 得这么拍
“纪录片?”
在被唤醒了那股熟悉的乡土情结后,忽然察觉出来这电影拍摄的镜头有些奇怪的许鑫诧异的问道。
于珍摇摇头:
“不是,是电影。只不过里面的人百分之……嗯,八十吧,都是非专业演员。你先看,我先把饺子包了,你主要看故事,看完咱们在聊,看能不能给你什么灵感。”
“……好。”
许鑫点点头,目光跟随着摄影机那有些纪录片形式拍摄的角度,一点点的从外面的矿场,跟进了黑暗的盲井……
盲井这东西他很熟悉。
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
按照老爸的话来讲,咱们这些人都是靠这个起家的。
知道地下有煤,那就打井,然后下去挖。
不讲究什么技术,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就最简单,最直白的一种挖煤方式。
找到煤了,向下挖。
什么叫生产安全之类的就当白给,挖就行。
然后遇到挖不动的地方,就用炸药进行爆破,然后继续派人下去挖。
简单、粗暴,可却帮不知道多少小煤窑的老板积攒了第一桶金。
许鑫家也可以说是小煤窑起家的,不过也不能这么说……只能说神木的煤太好了,优质煤的存储量看着都让人眼红。
而当时的许大强在发现了煤后,也开始干起了小煤窑。
你要说老爸的心肠到底狠不狠,那许鑫是不知道的。但你要说老爸的命好不好,那许鑫只能说是真好。
发现了煤的时候,许大强已经靠搅拌站积攒了一笔财富。然后就想弄煤窑……其实那是那个年代特殊的产物。举个例子,大煤矿的煤一块钱一吨,而这一块钱的煤还需要什么各种煤票、路票,还得排队,还得给一些关卡或者其他方面的人上下打点。
其实很麻烦。
但要找小煤窑就不一样了。
小煤窑的产量虽然不行,可却能让供需关系倒转。
求着你来买煤,主动帮你打通关系,别说老板了,司机来了都得好吃好喝的供着,让人家帮忙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这也有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