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7页(1 / 1)

('

抛开自己作为天朝人,对于《金陵》这个题材的特殊情感不提。

单纯以题材而论。

这电影以伊朗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反射出整个现实社会的现状,将亲情与伦理、道德与法律、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缠表现得淋漓尽致。

单从这一点来看,就已经把作品本身拔高到了另外一种层面。

所以……

《金陵》基本没什么机会。

但说老实话,许鑫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抱着一丝期待的。

毕竟老头找的两家公司同样在应对奥斯卡方面,非常专业,公关含金量很高。

万一呢……

万一老头圆梦了呢?

可惜。

他内心带着几分侥幸的幻想,在一个多小时后,化作了齑粉。

第84届最佳外语片的获奖作品,没有任何悬念的给到了《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电视里。

穿着中山装的老头面带微笑,在结果出来的那一刹那,鼓掌祝福。

而国内这边,与许鑫一样,在期待落空的刹那,不自觉发出一声叹息的人不知凡几。

“唉……”

一声叹息中,他拿起了手机,想了想,给老头发过去了一条微信:

“没事,咱们还有下部电影呢。”

可这条消息编辑完,临发送的时候……他想了想,又给删除了。

思前想后。

最终,他把手机屏幕给锁上了。

算了。

这时候的安慰没有任何意义。

老头也不需要这些。

拿不到就拿不到吧。

还有下一部电影呢。

想到老头回国后,就会正式宣布脱离新画面,自己成立个人工作室,专注于自己喜爱的题材,把更多、更自由的电影拍出来……

许鑫看着电视画面里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眯起了眼睛。

总觉得这个未来,更令人期待。

第843章 贫穷限制了想象

《张一谋梦碎奥斯卡》的新闻在娱乐圈里并没引起什么轰动。

说穿了,拿不到奖才符合所有人的认知。

这不算什么崇洋媚外,而是一个事实。

好莱坞在很多人眼里确实是一个高贵不可攀的存在。奥斯卡就更别提了~

每年那么多电影都想拿奥斯卡,咋可能轮到你呢?

虽然还是有一部分人发出了一声叹息……但,日子还得过。除了一声叹息之外,该干啥还得继续干啥。

许鑫也是如此。

论文发了,纪录片过审了。

接下来,他开始专心准备自己的研究生答辩。

按照于老师的说法,他这篇《好莱坞内爆可能性》的论文观点略单薄,虽然具有一定参考性,但学术上面肯定要拿出更有利的推测才行。

不过,起风便来及时雨。

3月中旬,好莱坞举办的一场行业内部论坛上面,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在发言时,批评了这个现象:再这样下去,行业将会“内爆”。

杨蜜在美国,恰好看到了这个新闻,还把视频给他下载下来了。

这俩导演在好莱坞的分量不用多提。

而他们发言的内容,从本质上其实都是一样的。

“一味地追求高投资,大制作,并不能给电影行业带来正收益。过高的投资会无形之中拉高整个电影制作的成本,有效的控制成本与产出相结合,才是未来。”

视频里俩人的话语,和许鑫的论文观点几乎一模一样。

说白了,钱给的太多,利润太好拿。

会引起太多人的贪婪。

这样下去,内爆是迟早的事情。

许鑫不太好判断自己这篇论文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前沿性。

但是。

如果从今年开始,大成本投资在好莱坞慢慢减少的话,最后趋向于一个平稳的曲线,那么自己的这篇论文就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了。

所以这些天他也拜托了包括乔迪在内,一些剧组里相处的朋友。

拜托他们帮自己打听一下从年初开始,陆陆续续启动的一些项目的成本情况。

尤其是乔迪那边。

作为特效公司,他们对于成本的高低有着更直观的判断。

而通过乔迪的反馈,显然……注意到好莱坞的制片成本越来越高的人不仅仅只有自己,或者斯皮尔伯格。

华纳那些大公司也都注意到了这件事。

今年启动的项目普遍资金都保持了平稳持续,甚至乔迪的老板还吐槽过几次为什么今年大家都不愿意掏钱了。

而从这一点上面也证明了他这篇论文的前瞻性。

用来答辩,再搭配他往年的作品以及荣誉。

只要稍微用心一点,应该是手拿把掐了。

…… ', ' ')

最新小说: 情不自禁:安先生与路千金 特摄世界:从变身暗黑迪迦开始 听见樱花盛开的声音 穿成玛丽苏女主之后 梦返千禧年 醉紅塵 AG:心怀荣耀 签到十年我成世界首富了 天边的云望着岸边的雨 穿越之男妻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