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没上过大学的人不会明白大学好坏会对自己有着怎样的影响。
哪怕老师们帮他分析,他也不见得会懂。
甚至当知道名校与民办的差距时,那会儿已经为时已晚。
但……
能救一个,是一个。
这就是杨蜜的想法。
这两口子能不能听进去,她无所谓。
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甚至她知道自己预测的都不一定对。
可谁让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凡事喜欢先考虑最坏的结果呢。
而她说完后,便扭头看了一眼老公。
发现老公也在看着她。
眼里只有一种情绪,叫做安全感。
不是男女之间,而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凑到一起,可以把后背互相靠上去的安全感。
于是,双金影后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嘴巴不动,脸上的表情也异常平静。
只是……
许鑫看到了。
她在笑。
她的眉眼,在笑。
一闪即逝。
可却印到了他心底。
而就在杨蜜发动演技的时候,杨颍心里的想法却很简单。
蜜姐说的道理,她懂么?
当然懂。
自己又不傻。
只是……
虽然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听到了这一番话后,她的第一想法却是“你又不缺钱,你当然可以杞人忧天了”。
甚至她都没想过“杞人忧天”用在这合适不合适。
而第二个想法则是:
“牺牲未来?我连“现在”都不存在呢,未来跟我有啥关系?”
我先过好现在得了。
没准,我到你那一步的时候,考虑的比你还周全呢。
人总是要现实一点的嘛。
连现在都没有,谈何未来?
(因为作者说今天要推书,所以我把话写在这里了。杨颍的一系列铺垫,黄小明的铺垫,其实都是作为反衬,在下一个阶段里发挥作用的。
不过我之前设定的人设很简单,就是一个没头脑的人一头扎进去,最后灰溜溜的离开。
开书时,她的人设就是这样。
但写着写着,我就觉得杨颍这个角色还能继续挖一些。虽然剧情主线不变,但从互联网阶段开始的章节起,到现在,一方面是给大家讲清楚故事之中,许杨俩人的观点,以及在这个阶段初期,互联网、影视圈、以及“清醒者”三方的想法,让大家知道互联网入场并非只是单纯的“资本”论。
甚至我现在看到那些自媒体动不动就“资本资本”的,觉得特别无语。
诚然,从《资本论》角度而言,它会造成贫富分化。但书里面也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一定的社会分工。这点是无法否认的,并且,资本也并非原罪。
所以,在看完了两卷资本论后,我就觉得,杨颍这个角色可以挖的更深一些。
可以作为一种“现在重要还是未来重要”,类似《白马非马》的哲学意义上的人物。
莎士比亚说过: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了自己的愚笨。
在结合了现实与书中角色的人物设定后,我觉得这样来塑造会更有趣一些。
与她戏份多与少无关,而是一面镜子。大概就是这种意思。
啰嗦的多了些,各位见谅。明天一万二更新恢复成长哈。)
友情推书一本《英伦1986》
第908章 合纵连横
有时候吧……人就是这样。
和自己立场不一样,就会下意识的排斥。
杨蜜如此,杨颍亦如此。
只是,对于这种排斥,小孩子会更直白的表现出疏远,而心思复杂的大人则会把所有的情绪都隐藏在一片平和的面具之下。
杨蜜如此,杨颍也如此。
不过,这时候许鑫却注意到了始终紧皱眉头的黄小明。
想了想,他问道:
“师兄想什么呢?”
黄小明回过神来。
他并没有对刚才杨蜜的话语表达出什么见解之类的话语,只是冲许鑫问道:
“师弟,那咱们抛开影视从业者的角度,就单纯以投资的眼光来看……因为我想的是既然已经要到下一个阶段了,咱们肯定没资本和人家抗衡的,对吧?”
“那肯定。”
许鑫笑着点点头:
“并且,其实想要推动市场,肯定需要大规模资本进入。这些人来的也正是时候……但我的概念是,大家是两条线。以“X”的方式前进。总有一天咱们会相交,但相交之后就会渐行渐远。所以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毕竟谁拦着大家赚钱,那可是罪人。咱们阶段性考虑就好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