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中天气越来越冷了,煤炭的销量自然节节攀高。
如今,煤炭可以说走进了千家万户,相比于木炭,煤炭燃烧的时间长,散发的热量更加的充足,更别提这种低廉的价格。
许多京都附近县府的商贾,闻风而动,带着人手,前来采购煤炭。
哪怕增加了运输的成本,可运回去,只要比木炭的价格低,还是有很多的利润的。
而地暖这种新鲜的词汇,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但凡家中有些家底的人,在体验过地暖后,对这种全屋取暖的方式,简直是双眼冒光。
改造费用对他们的家产来说,九牛一毛,更不用说低廉的煤炭,在他们的眼中,哪怕全年不间断地烧,又能烧得了几个钱呢。
侯府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宽广,对于地暖烟道的改造,也只有侯府的工人有经验。
于是,无数的人纷纷找到了张永,他们挥舞着银票,就是为了想要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体验那种全身暖洋洋的感觉。
张永很想把这些银票全部收入囊中,可是工人就那么多,哪怕全收下,排工也不知排到什么时候去了。
更别提京都到盘龙山的路也开始修了。
缺人,严重的缺人。
当然了,这里说的缺人是缺少技术性人才。
对于修路这种苦力活,人手还是足够的。
好在前期煤炭挖得足够多,盘龙山那里也可以抽调出一部分人手去修路。
人们对江河修路的这种做法是看不懂的。
路嘛,能走马跑车便可,有什么可修的呢?
这不是有钱没地方用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