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姑婆!”
循着声音,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踏步进了家庙,他穿着一件粗布衣服,皮肤晒得黑黑的,虎头虎脑的样子,看起来比看守苏泽的这些壮汉营养好多了。
苏泽这才记起来,这是自己昏迷前听到的那个童声,自己就是被这个小萝卜头抓到的?
这个小萝卜头似乎在长宁卫颇有地位,九姑婆站起身来给他让了座位,小萝卜头也一点都不客气,一屁股坐下来就开始上下打量苏泽。
“这就是昨晚我抓的倭寇啊?九姑婆,我昨天那招自投罗网可厉害了!”
九姑婆有些头疼的说道:“自投罗网不是这么用的。”
“我对着这倭寇扔了网,他自己就钻进去了,不是自投罗网是什么?”
这个...
九姑婆一时无语,好像也没办法反驳这小子。
小萝卜头叉着腰站在苏泽面前,趾高气昂的看着苏泽说道:
“听说你这个倭寇被本百户抓了还不老实?”
苏泽看着这个小豆丁,听他装作老气横秋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出来。
没想到这小萝卜头皱起眉头,装作恶狠狠的说道:
“你这倭寇!等我姐,我不我哥回来,你就死定了!”
小萝卜头又想到了什么,他又走到九姑婆面前说道:
“九姑婆,快给我哥算一卦!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九姑婆慈爱的摸了小萝卜头的脑袋,从案桌上拿起两个半月形的木板,交给小萝卜头说道:
“你在娘娘面前扔筊杯吧,心要诚。”
苏泽看过去,他连忙发动了外挂的“占卜”技能。
《百景图》是个真实背景的种田游戏,没有任何武侠玄幻元素。
他的占卜技能也只是一个包含了察言观色和占卜仪轨的生活技能,在游戏里主要功能是安定人心和摆摊赚钱。
刚学习的技能只有Lv1级,苏泽脑中也只是冒出来一些小萝卜头手上占卜工具的相关信息而已。
这东西叫做筊杯,是闽南地区的一种占卜工具。
占卜的办法也简单,这月牙一样的筊杯分阴阳,一阴一阳为“圣杯”,两阴则为“阴”,两阳则为“阳”。
掷三次可以得到了一个六驳的卦象,只看到小萝卜头掷了三次,得到了“阴、圣杯、阳”。
九姑婆皱起眉头,正准备翻看卦书去解卦,就听到绑在柱子上的苏泽说道:
“泽雷随卦变水雷屯卦!”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你求卦之人会遇到一些风浪波折,但是一定能够平安返航的!”
小萝卜头看着九姑婆,九姑婆翻开卦书,果然和苏泽所说的卦象一致,解挂的内容也和苏泽所说的那句诗相应。
九姑婆对着小萝卜头点点头,认同了苏泽的解卦,他立刻激动的向苏泽问道:
“我哥什么时候能回来?”
苏泽更确定了他是为了族谱中那位七世祖求卦,立刻说道:
“就在今日!”
今日?
来家庙的时候小萝卜头看过海面,今天是个风平浪静的大晴天,哪里来的风浪?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明媚的阳光突然黯淡下来,太阳似乎被什么东西遮挡住了。
而家庙纸糊的窗户外狂风大作,窗户纸似乎都承受不住这狂风摧残,漏出几股寒风漏进家庙中。
九姑婆打了一个寒颤,就听到了家庙外妇人的喊声:
“下雨了!下雨收衣服了!”
几乎是狂风吹起的瞬间,豆大雨低落在家庙的瓦片上,雨水汇聚成水柱从屋檐上落下。
九姑婆连忙走出家庙,看向远处海上黑压压的云朵,惊讶的说道:
“暴风雨真的来了?”
苏泽几乎要瘫软在地上,暴风雨来了,家谱上的记录没错,自己算是逃过一劫了!
第004章 龙王
京师,西苑,玉熙宫。
嘉靖这位秉政三十三年的皇帝,少年登基就通过大礼议清退了拥立他上位的文臣,展露出不凡的权术天赋。
如今的嘉靖,拨弄人心操纵朝局的能力更是登峰造极。
此时这位大明的道君皇帝,正端坐在一个精致的蒲团上。
玉熙宫是一座道观式样的宫殿,四根两人才能合抱的金丝楠木柱子,撑起高耸的穹顶,而嘉靖皇帝端坐的蒲团,正对着穹顶的中央位置。
这蒲团四周,用黄金镶嵌在地砖上,构成了八卦之象。
此时这位两肩担着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忠孝帝君”,正在闭着眼睛诵念道经。
他手持一把铜杵,轻轻敲打蒲团前的铜罄,发出一阵阵金石之音。
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外朝被大臣呼之为内相,内廷太监尊称为老祖宗,此时却恭敬的跪在蒲团边上,向嘉靖皇帝念着群臣的奏表。
吕芳的声音抑扬顿挫,吐字清晰,这位帝国内相最让嘉靖欣赏的能力,就是能从群臣云里雾里的奏疏中,提炼出关键的内容。
此时吕芳念的是兵部尚书聂豹的奏疏,吕芳并没有照着奏疏念,而是挑出奏章中最关键的部分,讲给皇帝听:
“皇爷,聂尚书奏言,如今天下兵备驰弊,其根本是在于将校对朝廷不用心,不肯为朝廷效死。”
嘉靖停下了念诵道经,轻轻敲了一下铜罄,最善于揣摩嘉靖心意的吕芳立刻继续说道:
“将校对朝廷不用心,是因为他们对朝廷心有怨愤。”
嘉靖再次轻轻敲打铜罄,吕芳知道这封奏疏引起了嘉靖的兴趣,他连忙说道:
“聂尚书看了兵部的勘磨,如今卫所军官中,不少都是因罪充军的犯官后代。这些人的祖先本就是大明的罪人,世代因罪而羁于军籍,现在他们的后代因为机缘功劳当了军官,对朝廷能有多少忠诚可言呢?”
“本朝律令本就有言,罪臣后代不能为官,这些罪臣子孙混于将校之列,带坏了卫所的风气,才让卫所之兵如此不堪战。”
只听到铜罄连续敲打三下,吕芳知道这是嘉靖皇帝对这份奏疏有了兴趣,他立刻继续说道:
“如今东南倭乱迟迟不得平定,也有这些卫所罪官养寇自重的原因。聂尚书认为应该让朝廷派出使者,清查各地罪臣子孙,革去他们的官职,追缴朝廷历年的赏赐和多发的俸禄,用这些钱充当军饷,再简拔军中良才充任军校,则不需朝廷均输钱粮,东南倭寇之乱自解。”
吕芳小心的看了看蒲团上嘉靖皇帝的脸色,只看到这位忠孝帝君面容肃穆,看不出喜恶。
吕芳再次感慨天威难测,只听到嘉靖突然开口问道:
“内阁怎么看?”
吕芳立刻翻到奏疏最后,瞥了一眼内阁的批文说道:
“严阁老赞成,徐阁老反对,李阁老不置可否。”
嘉靖笑着说道:“你是不是奇怪,内阁这两位阁老,怎么调换了立场?”
吕芳连忙低下头,他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最忌讳的就是结交外臣。
听出了皇帝的试探之意,吕芳连忙说道:“臣怎么好揣测阁老的心思呢。”
嘉靖突然提高声音说道:“他们是臣,你也是臣!论忠心,外臣不如你们内臣,可自古皇帝都要用外臣,未有用你们这些内臣治理国家的,吕芳你可知道为何?”
吕芳连忙叩头不敢回答。
嘉靖说道:“盖因外臣能解君父之忧啊!徐阶这帮清流,整日拿着东南倭乱喊穷,空发议论,只有这聂豹还知道为君父分忧,朕要用的就是这般能做事的臣子”
“让兵部拟一个方案,递到内阁。”
吕芳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皇帝第一看重的,就是“倭寇之乱自解”这句话,更看重的,则是用罪官罚钱充墨军饷,就能堵上清流喊穷的嘴。
而多出来的钱,那自然是给忠孝帝君修宫观了!
吕芳领了旨意,从玉熙宫退出去,此时突然刮起了一股寒风,雨滴从东南方向瓢泼的落下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