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三钱银子,二十份报纸也有六两银子了。
早上从来都不是书铺的销售高峰期,城里的读书人一般都是饭后来书铺淘新书。
能在上午卖出这么多份报纸,也算是开张大吉了。
过了午后,又来了一堆指名要购买《拍案惊奇》的顾客,这下子伙计也发现不对了。
只是一份售价三钱银子的小报,竟然有人过来指名购买。
等到了下午的时候,于家书铺前已经排起了队伍,这些都是专门来购买《拍案惊奇》报的。
五十份报纸并不算多,午后不久就销售一空,面对不断涌过来要买《拍案惊奇》的顾客,林显亮和伙计解释得嗓子都哑了,最后不得已再挂出一个牌子“拍案惊奇已售罄”,这才哄走了那些排队买书的客人。
让林显亮和伙计都没想到,那些排队没买到书的客人实在不甘心,最后都会在书铺挑上一本书回去,今天书铺的销售额蹭蹭蹭的往上涨!
等到了晚上,还是有不少人过来询问有没有《拍案惊奇》了,一直到了天色完全黑了,书铺才打了烊。
顶着烛光,林显亮和伙计核对了今日的营业额,看到账上一百多两银子的流水,林显亮和伙计都傻眼了。
于家书铺虽然赚钱,但这个销售也只有最新的火书到货才会冲到。
书铺里的这些书都是旧书,靠着卖报纸竟然赚了这么多银子!
伙计立刻对林显亮说道:“掌柜的,这《拍案惊奇》还有吗?”
林显亮摇头说道:“阿泽兄弟就给我五十份。”
“掌柜的,快回去进货啊!”
林显亮一拍脑袋,连忙说道:“明日我就去长宁卫进货!”
在长宁卫的苏泽刚刚挑灯夜读结束,突然系统跳出了提示。
【小有文名,文章流传度达到100点,文学技能经验+20,Lv3,26/300】
苏泽疑惑的打开系统,文学技能涨了?
苏泽再仔细查看这条记录,“文章流传度”?
苏泽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文学技能要这么涨!
也对啊!后世作家比拼名声,比的不就是书籍的销量吗!?
这文学技能要靠传播度来刷,合理!
苏泽没想到自己搞出来的小报,竟然阴差阳错的让他找到了刷文学技能的办法!
而且这个文学技能,似乎非常好刷啊!
印刷了五十份报纸,就涨了20点经验,如果卖出一千份报纸,不是直接五级了?
等等,似乎也不是这么算的,这个文学传播度似乎不是报纸销量,可能是别的什么算法。
但是顾名思义,报纸卖的阅读,读报纸的人越多,肯定技能涨的越快!
一想到这里,苏泽激动起来,找到了肝经验的方法就好,就怕不知道怎么肝!
“文学”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技能啊!不管是造反还是干什么,知名度都是很重要的。
再说了,穿越古代又怎么能不做文抄公呢!
明日要加印更多的报纸!
苏泽并不知道南平县城报纸的大卖,他只是想多印一些报纸卖到其他城镇去,尽快将文学技能肝上去。
苏泽打开面板,如今“书法”和“兵法”两个技能都到了Lv4,属于这两个月努力一下就能肝到Lv5的。
建溪疏通了之后,长宁卫和背山村都不准备放过这些黑山贼,这些家伙虽然没有直接杀人,但是也劫掠黑山周围不少人,跟着薛杲为非作歹了很长时间。
家老阿公和陈氏族长商议,让他们继续给长宁卫和背山村修水利。
不过这些人也都是黑山贼裹挟的流民,不少都是附近村子活不下去的普通人。
家老阿公和陈氏族长也决定,等他修完了水利后,分一些薄田给他们耕种。
按照苏泽的规划,将这些水利设施修建完毕,两村就能多上近百亩的上等水田。
“水利”、“文学”和“数学”都到了Lv3,水利和文学都有了肝的方法,只要继续规划修建水利工程,水利技能就能上涨。
只是“数学”的增长遇到了瓶颈,苏泽准备下次去县城找一本算学的书,看看刷题能不能涨数学经验。
另外“医学”和“刀法”两个技能也都涨到了Lv2。
上次带着药返回长宁卫,苏泽也在长宁卫开了一家药庐。
Lv1的医学技能也只有简单的方子,不过这在长宁卫也足够了。
苏泽配了一些治疗腹泻风寒之类常见病的药,疑难杂症也只能到县城去看,这些药也足够长宁卫用了。
刀法是在校场刷的,虽然只有Lv2,但是在苏泽9点力量的加持下,已经可以和长宁卫正卒打的有来有回了,搞得林默珺用看怪物的眼神看着自己,她实在想不明白,苏泽练了一个月的刀法,怎么就比得上那些从小习武的正卒了,一度让林默珺怀疑人生。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苏泽就带着小萝卜头们来到建溪边上,长宁卫的水文图实在是太粗糙了,苏泽要修建灌溉设施,需要更精确的水文图和测绘图。
正好给顺带这些小萝卜头们讲解算学知识,苏泽带着这群孩子们在田间忙碌着,一名正卒找到苏泽。
长宁卫来客人了。
第121章 鞋带定理,买文
匆忙赶来长宁卫的,正是延平书院的山长陈默群和他的好友拓湖先生何良俊。
两人进了长宁卫后,打听到苏泽正在村口建溪边上丈田,心急的何良俊直接拉着陈默群出了长宁卫,去建溪边上寻找苏泽。
此时小萝卜头林良珺正在指挥着其他孩子们丈量田亩,这些都是修建建溪后,用挖出来的淤泥开荒出来的新田。
河边河底的淤泥富含营养物质,所以自古以来泛滥平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经常泛滥的尼罗河养活了古代埃及人,河水泛滥对文明来说,是毁灭又是新生。
这些田地靠近河流,只要平整好了就是上等的水田。
苏泽让小萝卜头们清丈田地,测绘详细的地图,另外一个目的也是为了规划设计灌溉的水利设施。
对于小萝卜头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能够在户外上课是最快乐的是事情。
自从觉醒了数学技能后,苏泽在原本的开蒙学习课程之外,又加了数学的课程。
计算田亩面积这种事情自然指不上这些孩子,但是让他们测量绘制地图还是没问题的,林良珺指挥着孩子们拉着盘尺,一边测量一边记录着。
何良俊许久没有见过如此童趣的场景了,他回想起自己的故乡,在没有闹倭乱之前的松江府,初夏的时候田野上也都是奔跑的孩童。
对于时局,何良俊已经无力吐槽了,朝廷剿倭这么多年,越是剿倭越是严重,连堂堂松江府都被倭寇荼毒了。
没想到在福建沿海,竟然还看到这么一片世外桃源。
何良俊走上前,看着一个神气的小孩指挥其他孩童测量长度,他则拿着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将测量的长度标注到纸上。
看到小萝卜头手中的炭笔,何良俊饶有兴趣的问道:“小娃娃,这是何物?”
小萝卜头打量陈默群和何良俊,又看到他们身后追随的学生和护卫。
小萝卜头虽然调皮捣蛋,但也是卫所百户之子,也是有些见识的,知道这两个人来历不俗。
好歹憋着性子说道:“两位长者,这是炭笔。”
炭笔其实就是铅笔,大明已经开始使用石墨制作墨汁了。
而一些劳动人民发现,用石墨可以在很多物体上留下记号,最早使用炭笔的就是木匠和石匠。
不过小萝卜头手上的炭笔,是经过苏泽改造过的,他将石墨磨成圆柱状,然后套上细芦苇杆,再用破布条缠绕上绑紧,就和现代铅笔差不多了。
何良俊又看着纸上的符号和阿拉伯数字问道:“这是什么字?”
小萝卜头道:“这是数字。”
何良俊摸着胡子说道:“数字?有意思,这倒是和苏州码子很像,但是更适合横着书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