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师傅,孤现在返回京师安全吗?”
高拱看着裕王这幅样子,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
东南新军在大沽,距离京师不远,如果再来一个回马枪,万一京师守不住再来一次太子出逃,那明廷的威信就彻底没了。
高拱说道:“殿下,现在不是安全不安全的问题,是殿下必须立刻返回京师!”
高拱分析道:“当日陛下西狩,陛下能够西狩,是因为陛下持国四十多年,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几乎都是陛下简拔的,别说是臣了,就连徐阁老都是陛下登基后点的进士。”
“陛下可以走,但是殿下不行。”
“如今宣大支持殿下,是我明廷余威,再加上殿下带来的金银珠宝赏赐,而不是他们真的臣服于殿下。”
“杨戎政已经收复京师,殿下还逡巡不肯南下,那九边众将要如何看待殿下?”
“若是九边众将不支持殿下,那殿下要如何自处?”
“若是陛下接到消息返回京师,那殿下要如何自处?”
高拱说完了最后一句,裕王也终于明白了事情的重要性。
但是他还是有些担忧的说道:“若是苏贼再杀回来,京师能守住吗?”
高拱心中失望,但还是苦劝道:“无论苏泽杀不杀回来,殿下都要守京师,守京师北方人心就在,若是殿下留在宣府,一直等到东南贼离开天津再返回京师,那就人心尽失,殿下就再也无法登基了。”
话说到了这一步,裕王也明白了,他咬牙说道:“召集宣大精兵,孤要回师京师!”
裕王又说道:“让杨戎政派人监视天津那边的动态。”
高拱叹了一口气,又立刻操持起来宣大的精锐还都京师的典仪。
宣府出兵一万五,大同出兵一万五,加上延平的五千骑兵,总共三万五千人随着裕王返回京师。
高拱将从宫中带来的珠宝金银都分给士兵,又许诺守卫京师还有赏钱,士兵们立刻护着裕王向京师前进。
在大军中,裕王总算是有了一些安全感,他又将追随他来的官员全部加官进爵,封官许愿。
追随裕王的本来就是中低级的官员,他们纷纷对太子感恩涕零。
这一番收拢人心举措勉强算是合格,不过总算是在九月前,裕王带领着宣大兵马和手下文臣们返回了京师。
戎政尚书杨博在郊外迎接裕王,裕王连忙亲自下轿撵扶起这位老臣,又向杨博身边的李成梁表示慰问。
一行人将裕王迎接到了京师之后,裕王终于忍不住问道:
“杨尚书,天津的东南贼怎么样了?”
杨博也很关注苏泽的动向,他派出大量的斥候监视大沽,他连忙说道:
“殿下,东南贼还在大沽搬运货物,他们连天津都没有夺取,看来是真的要南返了。”
裕王还是说道:“还是要密切监视,这苏贼诡计多端,用兵狡诈。”
杨博明白裕王的意思,立刻说道:“老臣明白。”
紧接着裕王想起高拱的教导,拉着杨博的手说道:“以后国家戎政还是要多依仗杨尚书。”
杨博虽然心中有了去意,但是在这样的场合还是表示出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样子,群臣又互相飙了一下演戏。
裕王返回京师,也没有直接入紫禁城,而是返回了自己的裕王府,立刻召集在京文武官员开会。
就在这时候,突然有人冲过来禀告:
“贼兵退了!贼兵退了!”
裕王连忙让报信的人上来回报,原来是探子发现大沽的东南大军已经登船,大量舰队从大沽口驶出外海。
又有探子冒死查看,大沽附近的军营已经空了,只留下那座古怪的大沽棱堡中还有人驻守。
接着又有人送上新的消息。
高拱看着手里的《京师新报》,眉头紧紧皱起。
这份报纸上还飘着油墨的香气,一看就是刚刚印刷出来的。
高拱不由的警惕起来,报纸宣传开路,加上间谍策反这一套高拱实在是太熟悉了,苏泽在南京就玩过这一套。
这份《京师新报》肯定在京师内印刷的,不用说这是东南贼专门针对北方宣传的舆论阵地。
不过现在大家关注的是《京师新报》上的头版文章。
这是苏泽亲自攥写的文章,高拱看完之后也不由的感慨,苏泽真的是当世文宗,这文章真的写的极好。
《与明廷书》,这一次的文章体裁不是檄文,而是一份告书,不仅仅是对明廷的告书,还是对万民的告书。
苏泽在文章一开头,说的反而是大明的法统。
“洪武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蒙元暴政,所以才有明太祖以布衣之身而起,是为朱明革命也。”
“以大位传之子孙,并不是因为血脉而富贵独厚皇帝一人。而是先人遗留的福泽,让天子厚养万民。”
“故曰天子,是代替上天厚养万民也。”
“当今皇帝嘉靖无道,抽万民之血独养一人,其暴行和蒙元没有区别,那天下之人都可以仿效明太祖,再行汤武革命的行为!”
“今日东南联军起兵驱赶暴君,目标已经达成了,为了万民生息我大军返回南方。”
“但若是明廷继续倒行逆施,那下一次就不是略施惩戒,而是真的要推翻明廷了!”
看着这些内容,裕王气的全身发抖。
接着苏泽提出对明廷的要求:
首先,嘉靖皇帝已经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的罪行,已经没有资格代替上天厚养万民了,必须退位。
第二,东南新军在大沽设立棱堡,是为了敦促明廷是不是改过自新。
最后,要求朝廷开放登州港口,惠及南北贸易。
看完这些,高拱暗道苏泽用心险恶,他立刻跪下来说道:
“东南贼妖言惑众,但是有一点说的没错。”
“上皇已经不能为天下主,请陛下登基!”
高拱这么一跪,其他人立刻反应过来,纷纷跪下来说道:
“请陛下登基!”
有自知之明了,写打仗确实不行,以后少些!
多写战略吧。
哎,看样子真的让我指挥,微操可能还不如蒋校长吧。
第360章 留下的伏笔
裕王自然不肯,他立刻说道:“我朝以孝治天下,父皇还在关中,孤岂能登基,众卿不要再劝了!”
虽然裕王这么说,兵部尚书杨博立刻再次叩首曰:“上皇远狩,京师动荡,国不可一日无主,请陛下以苍生为重登基!”
裕王再次表示拒绝,宣府和大同总兵也叩首劝道:“陛下纯孝,但是九边不可无主也!”
裕王直接拂袖而去,但是在场的众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四个字——“拥立之功”!
第二天,昨天没有资格参加会议的翰林和六科给事中这些清流官员,纷纷跪在裕王府前劝进。
裕王从府中出来,还是将昨天一套孝道讲了一遍,拒绝接受劝进为帝。
众臣继续再劝,裕王还是坚决不肯。
等第三天的时候,京师国子监的监生,留在京师有功名的读书人,以及被强行“请”过来的京师超过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也纷纷跪在裕王府门前劝进。
裕王只能打开府门,接受劝进说道:
“京师安危系于孤一身,如今为了皇明大局,孤也只能登基为帝了。”
“但是上皇那边,还需要一使臣好好说明利害,莫要离间了我们父子之情才好?”
这时候前吏部主事张四维立刻站出来说道:“臣愿意去关中,向上皇陈说利害。”
裕王立刻大喜说道:“那就升张卿为礼部侍郎,前往关中向父皇说明情况,孤也是为了皇明江山,不得已而为之的!”
所有人都用艳羡的眼神看着张四维。
这个活儿难度很大,但是只要办成了那可是天大的功劳!
当年唐肃宗登基,就是大臣房琯劝说了李隆基退位,房琯立刻被肃宗拜为宰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