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导致的货币外流,不是简单的改铸银元就能够解决的。
而且随着大明这边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货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对倭国贸易获得白银,几乎关系到了大明财政的命脉。
只要能够不断的从倭国获得白银,如今大明岌岌可危的财政体系才能维持下去。
这是张居正得出的结论,也是户部报表上的事实。
这也是明廷为什么宁可推翻朝贡体系,在倭国要设立租界,也要对倭国贸易的原因。
相比这么两件事,安南对明廷的影响是最小了。
明廷本身就和安南没有经济上的往来,也不在乎安南的死活。
张居正突然意识到,如今的世界也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在他的老师徐阶的时代,朝廷第一位关注的是自身的问题,是抗倭,是到处的灾祸和叛乱,是内部的党争。
可是现在朝廷要关注的,是对各国的贸易和财政,是附近所有地区的政治平衡,是一张张对外贸易的报表。
在张居正看来,如今手下大部分官员都是不合格的,就和大明不合格的士兵一样,根本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
甚至这还要比军队落后还要棘手的事情,因为军队的落后还可以通过训练和武器来弥补,而官员的无能却不是短期能够提高的。
张居正越发的感觉到了,如今是和以往时代完全不同的变革之时。
历史的经验能够提供的帮助已经极其有限。
每一天都要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而自己还要面临无数旧军阀和旧官僚的掣肘。
偏偏支持自己执政的,就是这些旧官僚和旧军阀,他无法和东南的苏泽那样,在一片空白上另起炉灶。
张居正想到了苏泽在《警世报》上对自己的评价:旧世界的修补匠。
张居正竟然觉得十分的正确。
而世界也在被贸易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一场朝鲜釜山倭商馆的袭击,影响到了大明输入的白银,又影响到了整个明廷的整体财政。
张居正看着朝鲜国主发来的声泪俱下的求援国书,只能叹了一口气召集明廷内阁开会,商议出兵救援的事项。
这又给明廷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财政雪上加霜。
张居正感觉到自己被围困在一盘棋局中,苏泽在四处落子挤压自己的生存空间,可偏偏在正面战场上,明廷也打不开局面。
没有能够劝说父亲从河南老家前往东南,高务观只能自己返回了南京。
好友李言恭的妻子已经诞下了儿子,高务观连忙带着贺礼前往李家。
李言恭脸上挂着抑制不住的笑容,高务观见过这个小侄子后,将一枚金锁交给丹芸,然后就被李言恭拉到了后院。
坐在后院的凉亭中,李言恭说道:
“我要去湖广了。”
高务观倒是不惊讶,他刚刚回到南京,就听说了好友熊况用骑兵打破了刘世延的湖广新军,一战奠定了湖广胜局。
如今整个陆军部都乱作一团,曾经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骑兵似乎在这一仗中翻身了,重新组建和训练骑兵的呼声越来越大,最后大都督苏泽一锤定音,以熊况的骑兵作为基础,成立一支五千人的骑兵独立团,由熊况出任这个独立团的团长。
独立团的级别在旅之下,但是人员可以突破普通的团级。
在陆军部内部,曾经传言大都督本来想要直接成立骑兵旅,由熊况担任旅长的,但是由于晋升条令的限制,才先弄个独立团出来。
反正无论如何,熊况已经突破了中层军官到高级军官的这道龙门,跻身到了高级将领的行列。
这对于整个东南新军的军官起了很强的激励作用,如今不少人都向陆军部打报告,希望能够到前线去。
李言恭想要去湖广前线,也是正常的事情。
高务观微笑着说道:“丹芸才生完孩子,就放你走?”
李言恭说道:“她是支持我的,孩子留在李府有人照料,等丹芸坐完月子,她也准备回广西。”
“这么急?”
“丹芸是广西的制宪会议代表,不能总留在南京,她的族人也在那边。”
高务观点点头,李言恭这种也是东南年轻军官的正常生活了,夫妻天各一方也是常态。
李言恭问道:“你这次回去,高伯父没有催你成婚?”
高务观摇头,这时候李府门口突然一阵子骚乱。
几个人走进后花园,李言恭和高务观一看,竟然是他们认识的陆军部武选司的张主司。
张主司身后还跟着一名文官,这名文官笑着对高务观说道:“参谋部高级参谋高务观?”
高务观立刻走上前,这名文官说道:“伱的休假已经结束,大都督府对你有了新的安排。”
第482章 狂热和克制
高务观一愣,陆军部下设的武选司,专门负责武将的任命,是整个陆军部最要害的部门之一。
高务观是军职在身,他的调动和任命是武选司的职责。
但是这个身穿文官官服的中年官员,是吏部文选司的文选郎,吏部是负责整个东南文官系统任免的,他怎么会和武选司的人一同出现在这里。
而且自己在李言恭家赴宴,竟然让兵部武选司和吏部文选司同时派人过来上门,宣布他新的任命,这就更有些奇怪了。
就连李言恭都有些疑惑的看着两人,要不是他认识这位武选司的官员,他自己的新职位也是这位武选郎来宣布的,李言恭都快认为他们是骗子了。
紧接着,这位文选郎说道:“这次任命是秘密任务,请无关人等先离开。”
李言恭本来想要说一句这里是我家,但是他看到那位武选郎的眼神,只好离开后院。
这时候文选郎抽出一份大都督府的委任状说道:
“大都督府参谋处高级作战参谋高务观,经过内阁廷推,大都督府确认,任命你为五原知府,参赞五原军务。”
这下子高务观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任命需要一位文选司官员和武选司官员同时过来宣布了。
知府是文职官员,而参赞军务就是武将职位了。
这又让高务观有些诧异,东南的官员制度一向非常严谨,同时兼职文武的职位也不是没有,但是一般都是敌占区或者刚刚攻占的土地。
五原城是什么地方?
高务观搜索自己的地理知识,这才想起来这是在草原河套地区,俞大猷建立的城市!
大都督竟然让自己去五原城?
高务观这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职位会这么高。
五原城知府说起来是知府,其实五原城的人口并不多,所以这个知府也是高配。
参赞军务,五原的主将是俞大猷,自己这个参赞也就是做做后勤和情报参谋。
不过这个任命还是让高务观激动起来。
如果是其他人,被一纸调令弄到草原上,可能会有所不满。
但是高务观正在写有关后勤和战争的理论,而五原城正是一个实践他学说的好地方!
还有什么地方比在草原上完成后勤补给更困难的嘛?
五原城也是一座刚刚建立的城市,这座城市还在军管中,让高务观去兼管民政,一方面也是因为俞大猷不断写信,需要民政管理的人才来帮忙。
另一方面也是让高务观熟悉民政,毕竟后勤也是和民政息息相关的。
高务观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任命。
陆军部武选郎拍了拍高务观的肩膀说道:
“高参谋,你这次执行的是绝密任务,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你的行踪。”
“大都督很重视五原城的问题,这是我们在草原上扎上的钉子,也关系到日后一统天下后整个北境的安全,伱可不要有什么抵触情绪。”
高务观立刻说道:“请大都督放心,我对这次的工作调动没有异议,一定完成任务!”
两名文武选郎离开之后,李言恭也猜测高务观接受了什么秘密的任务,他也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和高务观一起吃了晚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