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时珍医学院的医生护士专业,教师专业,这些都是东南女性从业者比较好的职业。
但是祝华亭却没有和同学们一样从事这些职业,而是在女校毕业之后,成立了一家歌舞团。
这被很多人认为她天性淫贱,各种脏水都泼到了她的身上。
但是祝华庭依然我行我素,她自己编曲自己排练戏班,在松江府搞出了名头,迅速成为了红极一时的明星。
祝华庭闯出名头之后,办了一个昆曲培训班,也吸引了不少家世比较凄惨的女孩来报名。
有曲艺天赋的培养成乐师,能够上台表演的培养成舞者。
这下子祝华庭又多了一个骂名,苏松的人都称呼她为老鸨。
没想到祝华庭竟然被自己的儿子收编了,还成了崇明岛度假村的头牌花旦。
徐琨更担忧了,自己儿子会不会和祝华庭厮混在一起?
等到了住宿的地方,徐琨再次为这里的环境吓了一跳。
二层小楼中,房间都用了徐家的棉布工坊制造的最好的棉被,房间虽然不大但是非常的温馨舒适。
整个度假村还有专门的食堂,也可以让度假村的工作人员将东西送到房间里。
简单的放松了一下,徐琨和徐有勉一起,乘坐马车前往剧院。
祝华庭的第一场演出已经快要开始了,让徐琨没想到的是,如此巨大的剧场竟然座无虚席。
随着幕布拉开,在锣鼓齐鸣中,剧场的表演正式开始了!
封闭的剧场中却用上了很多特殊的效果,移动的布景和各种烟火的特效,让徐琨看的如痴如醉。
而祝华亭的唱腔也让徐琨大为惊叹。
等到表演结束,整个剧场爆发出雷鸣的掌声。
演员再次回到舞台谢幕,几个工作人员搬着花篮走上舞台。
每送上一个花篮,负责报幕的花腔都会用夸张的语气喊道:“感谢XX少爷赠送的花篮!”
徐琨拦住一个工作人员问道:“这花篮怎么送?”
“五十银元一个花篮。”
“给我送十个!”
第561章 休沐和时间
徐有勉在崇明岛很满意。
无论是他还是他的生意伙伴们,都觉得崇明岛的服务周到,大剧院上演的不仅仅有江南流行的经典曲目,崇明岛的歌舞团们还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好几个表演都让徐有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琨这下子也明白了,为什么铁路还没通车,崇明岛的生意就这么火爆了。
来这里度假的,除了徐有勉这种生意人之外,也有一些就是松江府的普通市民。
崇明岛的住宿费用确实不低,但是对于夫妻都在工坊上班的家庭来说,这也不是完全不能承受的价格。
进入新时代后,社会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非常的辛苦,但是进入工业时代也是很辛苦的。
工坊的生活千篇一律又乏味,和农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自由。
虽然农业时代的生活也很辛苦,劳作都是有农时的,必须要在一定的节气之前播种除草,但是农活这东西,实际上没有那么强的时效性的。
种田不会要求你一天定时工作几个小时,也不会要求你不能迟到早退,也不会要求你每天都要来上班。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时钟的销售。
在农业时代,普通人对于计时器是没有需求的。
甚至一个村只需要一个能懂得历法的人,知道具体的日期和节气就可以了。
反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干完农活就可以回去休息了。
但是进入工业的时代,计时变得非常重要。
几乎所有的工坊都有专门的时钟,工作的时间变得非常重要。
一些三班倒的工坊,需要将工人上班的时间衔接起来。
铁厂这样的工厂更是需要时间,普通工人也需要记住时间,掌握铁水冶炼的火候。
在苏州和松江,普通家庭也开始购买计时器,时钟的价格也从奢侈品变成了普通人能买的家具。
当然,在现在能买得起时钟,也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了。
工业化的生活,周而复始,但是比农业时代赚的多。
在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农业时代那种田园生活的自由。
所以休沐的时候,成了所有家庭的大日子,节假日更是整个城市的狂欢。
摆脱日复一日的生活,离开自己长期生活的街道,全家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听一听戏剧和歌唱,享受一下美味佳肴。
家庭主妇也不需要收拾家务,孩子可以离开学堂玩耍,崇明岛度假村完美的符合了新时代的需求。
所以崇明岛的火爆也是理所当然了。
徐琨看着火爆的客房,又听到徐有勉夸赞自己的儿子。
“令郎真的是商业奇才啊!”
徐有勉感慨的说道。
徐琨虽然对儿子的固有印象大为改观,但是依然对这种行业有些抵触。
徐有勉说道:“那位祝大家风靡整个苏松,如今可是很多年轻女性的崇拜的对象啊。”
徐琨还是有些抵触的说道:“崇拜的对象?难道大户人家的女子,会做这些抛头露面的事情吗?”
徐有勉笑着说道:“听说令郎对于歌舞团管理非常严格,禁止在崇明岛上操持皮肉生意,一旦发现立刻驱逐出歌舞团。”
“据说这位祝大家的歌舞团选拔也非常严格,对才艺、外形、谈吐都有很高的要求,还需要在歌舞团培训,结业以后才能登台表演。”
徐琨有些意外,但还是说道:“好人家的女孩,谁会送到这里来啊。”
徐有勉也点头说道,这种行业就算是再标榜冰清玉洁,也不过是在青楼里立牌坊,在这富贵场上,有多少女孩能禁得住诱惑。
但是这也要比逼良为娼的青楼好,而且歌舞团也是禁止从事这些生意的。
所以这些舞女的名声虽然也不好,但是好歹要比旧时代的青楼歌女好多了。
徐有勉也真心的佩服,能将崇明岛经营成这个样子,徐琨的这个儿子确实是个人才!
徐琨也认同的说道:“这逆子没有在崇明岛做违法的事情,我已经很开心了,徐家也不怕他折腾。”
就在徐琨终于对儿子有所改观的时候。
正在筹备建设电报公司的于宗远,在上海见到了自己两个下属。
于宗远作为东南的财神爷,他在上海筹备电报公司的事情立刻引起了商界关注,报纸上报道了他的行踪。
任福和林安就上门拜访了。
于二公子心情不错,大都督苏泽终于委托自己做事,而且是这样的电报公司这样的大事。
这电报局的投资大,眼看着收回成本也不容易,虽然亏钱但是于宗远很开心。
心情好,看任福和林安的时候,于宗远的心情也好了很多。
这两个家伙还算是听话,任福将收到的定金全部都退了,让蒸汽机工厂的盈利降了不少。
最近两人一直都在杭州之外折腾,连蒸汽机工坊的事情都不怎么管了。
两个赚钱的得力干将总算是消停了一些,让于二公子轻松了一些。
“公子,这是最近我们做钢材贸易赚到的钱。”
于宗远随意的接过了账本,钢材贸易?
原来他们两个人是去做钢材贸易了啊,也难怪不在杭州城呢。
听到两人是做的钢材贸易,于宗远就更放心了。
如今于二公子对各大产业也有了解,钢材这东西,是典型的重资本重库存,风险也大的行业。
因为钢周期的存在,钢材价格波动很大,而且钢材太重了,运输成本也很高,所以钢材并不是一个好买卖。
只有一部分资金雄厚,本身又有物流资源的人,才会去做专门的钢材贸易。
而于宗远的投资项目中,恰恰就没有物流业。
可是翻开了账本,于宗远的手差点没拿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