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堂之上。
赵迁毫不留情,直接斥责李牧,询问民间流言之事。
若李牧稍作让步,或许尚可。
然而,李牧并不认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有何不妥,他性格坚毅,超出了众人的预料,面对赵迁的斥责,他反而与赵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最终,他甚至宣称,秦军虽已撤退,但边境的威胁并未消除,他打算返回雁门,以防范匈奴的侵袭。
对于李牧的辞职请求,赵迁并未放在心上。
朝会结束后,他立刻召见了郭开。
郭开不仅是他父亲的宠臣,也是他父亲年轻时的挚友,他父亲能够迎娶他的母亲,郭开功不可没,因此赵悼襄王对郭开极为信任,郭开也深谙取悦上位者之道,知道赵悼襄王偏爱倡姬和赵迁,赵悼襄王在世时,郭开便频繁与他们交往,甚至被任命为赵迁的太傅。
赵悼襄王去世后,郭开成为了赵迁的心腹。
“太傅,这个李牧实在可恶,他不仅非议我的母后,还敢在朝会上公然与我对抗!”
“陛下不必动怒,李牧不过是个粗鲁的武夫,不懂礼仪,陛下何必与他一般见识呢?”尽管赵迁尚未正式即位,但他终将登基,郭开也是个聪明人,直接称呼赵迁为王。
赵迁问道:“今天,李牧向我提出辞职,打算回到雁门守卫边疆,你认为我是否应该同意他的请求?将他留在朝堂上,我每天都感到极度厌恶!”
郭开听后,急忙说道:“绝对不行!”
“哦?”赵迁疑惑地看着郭开。
郭开解释道:“李牧在军中的威望极高,尤其是他曾经击败匈奴十万大军,据我所知,在雁门的边防军中,他们只知道李牧,而不知道陛下。
如果让李牧回到雁门,岂不是放虎归山?”
“李牧本来就对太后不满,因此对陛下也心生怨恨,如果将来他有了异心,振臂一呼,那么边防军可能会全部归他指挥,到那时就为时已晚……”
赵迁的脸色立刻变得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