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欲”,院中包含养心殿、工字廊、后殿、东西暖阁、梅坞等18座建筑,布局小巧且功能集中,厅堂、书房、寝室、佛堂一应俱全,无论是批阅奏折、密谈,还是读书、休憩、礼佛,都再合适不过。
又因为南倚内廷西六宫,北临养心门可直达军机处,东靠皇帝所居的太极宫,西通太上皇所居的大明宫,委实是十分方便,自太宗皇帝时候起,便是皇帝十分喜爱的常驻之处。
养心殿的西暖阁曾经是太宗皇帝的内书房,里面悬挂的匾额、楹联都是太宗皇帝的御笔,笔力雄健,气势不凡。
当今皇帝一向最是倾慕祖父太宗皇帝,却不敢僭越搬进西暖阁,便将自己的内书房设在了养心殿东暖阁。
如此,皇帝每次进自己书房之前,甚至读书中途休息,一抬头便能看见祖父西暖阁书房门口的楹联:
无不可过去之事;
有自然相知之人。
.
太宗皇帝在日,这东暖阁门口的楹联是:
诸恶不忍作;
众善必乐为。
虽然也是太祖御笔,但在皇帝将这个东暖阁做了自己的内书房之后,每每看到这副楹联,心里都会生出一股莫名的不适之感。
最后,皇帝还是借口没有祖父的洒脱性情和从容气度,还是要另换一副以勤奋自勉的楹联,便请老宰相兼资深老状元姚谦之手书一联,曰:
修身先谨懔幽独;
读书在培养才源。
而将旧楹联换了下去,珍藏了起来。
皇帝自己的书法是老宰相姚谦之手把手教出来的,功架是很拿得出手的,但总是在气韵上尚显不足;而同样是姚谦之手把手教出来的皇帝三弟忠顺王水浈,虽然基本功不如皇帝深厚,却恰恰是胜在了气韵之上。
但“气韵”这种东西,和“悟性”一样,近乎玄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虽然皇帝常常和忠顺王一道儿探讨书法,却也并不见有什么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