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百姓都被动员起来,既是在重建战乱后的家乡,也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付出努力。
随着各地驻军完成布防,并抽出部分军队组建警备军,承担起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对汉奸大规模的清算行动,也随之展开。
在南方的光复之初,也是这样干的。罪大恶极的汉奸被砍头,罪轻的被流放。财产被没收充公,汉奸家眷则是同样的惩罚手段,流放。
这既是警诫,防止以后还有人卖国求荣。也是对财富的攫取,以加快光复区的恢复和重建。
大量的土地成为官地,可以分配给退役官兵,也可以分给平民百姓。
作为逆产的店铺、房产、宅院,以及金银财宝、绸帛布匹,则成为朝廷的资金,用在了各项的建设之中。
在清算行动中,老百姓得到了好处,可能会分到田地,也可能得到官府更多的扶持和赈济。
参与到预售中的南方商贾,则以优惠的价格,得到了北方各大城市的商铺和房产,拓展了市场,扩大了经营。
而对于流放的犯属来说,也不意味着彻底的绝望。他们将在大明的新疆土上,开始新的生活。
在湄公省,登嘉府,以及缅甸,他们并不会受到什么歧视,与其他移民一样。只要肯吃苦,肯奋力,生活未必不会越来越好。
改变在北方正无处不在地发生,很多政策措施,都是老百姓所没有见过,也意想不到的。
只要改变对他们有益,他们就会感受到大明与鞑虏的迥然不同,并衷心地拥护和支持。
受益最大的当然不是他们,而是敢于押注、嗅觉灵敏的商人。广阔的北方,成为了他们分食的盛宴。
在北京城,一场拍卖会吸引了南方商贾的目光。
特别是那些手握预售证的,都急急忙忙地赶来,希望能夺得地段最好的商铺,条件最好的住宅。
进行预售时,在北京、保定、大同、太原等地并没有确切的商铺和房产的数据,只能是给予他们优先购买的权力。
北京光复,清查逆产、敌产的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终于整理完毕,能让商人们进行选择。
“孙兄,您还亲自过来?”粤商赵春生露出惊讶的神情,向着江右商帮的会儿孙天湖拱手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