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状元之位置,皇帝不想给,傅家也不敢要,但皇帝在士族朝臣的目光下,不好也不愿落傅家的面子。
所以,还得现在的傅尚书上奏,主动把名头揽自己身上。
最后传到百姓那,就是傅洵容貌太美,适合“探花”,当然,这也是一个理由就是了。
兰絮:“好复杂。”
她差点忘了大事,说:“对了,我北上前,在博湖遇到太子,聊了庆湖渔业等。”
傅洵有点惊异:“倒是一段缘分。”
兰絮:“我今日才知他是太子,那我稍微吃了他一点东西,没关系吧?”
傅洵:“太子脾气宽厚,不至于一点东西就要和你计较,”顿住,想起兰絮的嘴馋来,“你吃了什么?”
兰絮掰着手指数:“就是五块桂花糕,十块酥肉饼,七块糯米糕,一壶好茶……”
傅洵:“……”
兰絮:“我还跟他比钓鱼,耍了点小手段,狠狠赢了他一把。”
傅洵又好笑,又无奈:“回头进宫前,记得请罪。”
兰絮:“不想当官,呜呜。”
傅洵现在已经学会忽略她一些无稽之谈,如果她真不想,就会像当初对他一样,东躲西藏。
傅洵:“后日,你和我一起出门吧。”
兰絮没问去哪,只是从喉间:“唔。”
不一会儿,她的呼吸渐渐匀称了。
傅洵眉头舒展,看着她眼下些微的青色,用指腹轻揉了几下。
……
几天后,兰絮才知道,傅洵要自己见的,是大名鼎鼎的清和公主,那个坊间传闻,对傅洵爱而不得,用尽手段的人。
杭王倒的时候,清和失权,被勒令禁闭公主府,一年后,她得知皇帝生病,主动要求去皇家道观,为皇帝祈福。
这一祈福,就是三年。
她年岁三十,穿着一身道袍,素面朝天,姿容清丽,神情恬静,不说的话,谁知道这位公主当年在朝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第一次见面,三人只是吃了茶,聊了点道德经,傅洵和兰絮就走了。
路上,傅洵实在没从她眼中看出妒忌,说:“你不介意那些传闻。”
兰絮斜睨:“那都多少年前的事了,何况,我觉得你们之间更像朋友。”
傅洵点头,解释道:“我与她是政敌,也是朋友。”
清和脑子也没坏,她或许喜欢过傅洵,却是故意闹得满京皆知,以感情为表象,去拉拢傅家。
如果她没有刻意把野心伪装成风月,可能如今的下场更难。
傅洵很尊敬这个对手。
兰絮也心生敬重:“她真是厉害。”
可惜,世人把她描绘成一个为感情发狂的疯子,似乎这样,才符合女人的形象。
傅洵想让兰絮和她接触,也是为了接触更多清和的思想,当然还有一点,傅洵:“清和在道观为皇帝祈福三年,皇帝终究会心软。”
皇帝这几年,咳症越来越厉害,不然兆王也不至于急得露出马脚。
而清和,到底是皇帝当年最为疼爱的女儿,在龙驭宾天之前,她迟早会得到皇帝一纸赦令。
兰絮有点害怕:“这是劲敌啊!”
傅洵:“是劲敌,也是机会。”
此时,兰絮还不知道,机会二字的意思。
……
两年后,六部官员职位的改革,堪堪完成。
皇帝驾崩,太子登基,年号崇祥。
崇祥元年,崇祥帝开设恩科,江之珩过了会试、殿试,成为一甲进士,入翰林为九品官。
又三年,谢玉君二十四岁这年,她的丈夫邵元檀在治理庆湖洪灾时,被洪水卷走。
兰絮和江之珩已经入了六部,因为是旧友,两人主动主理此事的抚恤。
谢玉君新寡,她身着白色丧服,眉目已经没了少年时的稚气,看江之珩的目光,也沉着稳定。
江之珩只有朝她长长一揖,低头的一瞬,才能忍下眼中的水汽。
兰絮也正经行了一礼。
抚恤流程很快走完,见兰絮和江之珩还不走,谢玉君问:“十一和江大人,是还有话说?”
兰絮把开口的机会让给江之珩。
江之珩:“夫人,庆延公主已三岁,到了启蒙的时候,我们举荐夫人,进宫辅佐庆延公主读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