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多时辰,都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辰了,他觉得身上一凉,一个激灵就醒了。
白绒揉了揉眼,发现白聿已经洗完澡了,穿着一件绯色的绸缎里衣。
白聿和他都很白,肤色显眼,穿深色就显得更白了。
白绒蹙眉,裹着被子,勾了勾白聿的衣带:“你怎么你也换了件寝衣?不是喜欢白色吗?”
“不好看?”白聿挑眉,攥着白绒的手腕,细细揉捏,反问:“哥哥以为阿绒喜欢哥哥穿成这样伺候阿绒。”
白绒:“……”
“也没有不喜欢。”今天晚上毕竟是要讨好白聿的。
白绒轻轻咳了声。第一次主动讨好白聿,还有点不习惯。
白绒慢吞吞掀开自己身上的被褥,把自己身上穿着衣服给白聿看:“白聿,本仙人今晚要和你商量一件事。”
白聿垂眸,目光落下少年身上纱质的寝衣,喉头微微滚动:“嗯?”
白绒:“你不喜欢?”
好像和小厮说的反应不太一样?白聿怎么一点都不主动?
按照他的计划,百聿现在应该狠狠扑上来,撕碎他的衣服呀!
“什么?”白聿神情淡然,故意不碰白绒:“喜欢什么?”
白绒:“!”
“本仙人的寝衣啊?你没看到吗?薄纱的,摸起来很舒服的,你摸摸就知道了。”
可恶!白聿这个笨蛋,就然看不出来他是故意穿的。
白绒一把拉住白聿的手放在自己心口:“舒服吗?好摸吗?”
白聿,指腹微动,评价道:“尚可。”
“到底什么事?”
白绒:“……”
白聿好像没有爽到……
白绒不信邪,解开带子,拉着白聿跨坐他腰间,蹭了两下:“你不喜欢本仙人的衣服?”
“你不会不行了吧?”
白聿:“……”
捏着少年的腰,不许他乱动:“说。”
“就是,就是萧忌今天找我,其实是想让我以后都留在京师——”白绒:“哎呀我知道我答应你一起回西北,但是萧忌给的太多了。”
“所以呢?”白聿:“你就准备这些?”
“讨好哥哥?”
白绒:“……”
“我又不知你喜欢什么,都是阿豆的主意……你不喜欢就算了。”
“好了,说正事,你要是不想我留在京师,我就和你回去……本仙人不是说话不算数的人,你救了赵旻,我很感激你。”
白聿:“……”
随手拿了瓶香脂,双指忙活,一边一本正经的问白绒:“你感激哥哥,所以可以放弃京师的好日子,和哥哥回西北?”
“仅此而已?”
白绒小手揪着白聿的肩头,抓了好几道红印儿,嘴里哼哼着:“嗯。”
“我是讲信用的人。”
白聿蹙了蹙眉心,又探一指,咬牙沉道:“好。”
“那便不回了。”白聿:“哥哥不需要你感激——”
“为,为什么?”白绒已经坚持不住了,伏在白聿肩头,爽的他两眼泛眼白:“你……你这样本仙人岂不是很不讲信用……”
“你换个办法还债。”白聿抽出手,湿濡的指尖捏着少年的下颌:“一样的。”
', ' ')('白绒:“嗯?”
好,好像也对?
反正他真的不想走,他不想回西北了。
那里只有不开心的记忆。
小小的地宫里,白聿被打的满身是血,成千上万的蛊虫围着他啃——
幼年的记忆像是烙铁一般烙在他的心头。
只要回去白家祖宅,他总能想到第一次见到白聿时候的画面。
白绒被亲了一会儿,变相也算休息了,伏在白聿肩头吁了就气儿:“所以本仙人用什么办法还你的人情?”
“成婚,”白聿轻飘飘道:“你我今后不能分开,要想赵旻和萧忌那般做夫妻。”
白绒:“?”
“你有病吧?”白绒支起来脑袋,看神经病一样看着白聿:“萧忌喜欢赵旻他们才成婚的,我又不喜欢你,干嘛要和你成婚?”
白聿:“……”
“你可知,你我在做的事情,只有相互喜欢才能做?”
“……”白绒:“这个……这个不算吧?”
“你不爽吗?”白绒:“做这个不就是为了缓解蛊疼吗?”
白聿懒得和少年解释了,跻身深进,掐着少年的腰按到底:“不管,若不想回西北,便给哥哥一个名分。”
“相公也好,妻子也罢。”
白绒:“……”
爽炸了。
“罢了……咱们先忙,一会儿再商量……”
白绒弓着脚背,小手死死抓着白聿的肩头,爽的他头皮发麻。
空白之余,白绒想了想,好像给白聿一个名分也没什么大事——
毕竟白聿真的很会。
————
【卓伦】故土
卓伦来到骊山皇陵已经一年有余。
这个月,骊山发了大水,皇陵别苑的排水道被杂草堵上上了。卓伦从附近的村落里找了几个壮汉通水道。临近中午,大家都累了,躺在院子里的大槐树下乘凉。
其中有个壮汉随身带着一个看着四五岁的小童,卓伦洗好了果子,见那小童热的出了一脑袋汗,便喊他:“小孩儿,过来,姐姐这里有果子吃。”
小孩儿本趴在父亲身边,一听有果子吃,从父亲身上起来,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看卓伦,又看看自己的父亲。
父亲扇着手里的草扇,“去吧,那是这里的大官。”
小孩儿这才咽了口口水,麻溜跑到卓伦身边,一把拿过果子,又一溜烟跑到自己的父亲身边将果子给了父亲。
父亲拍了拍小孩儿的肩膀,咬了一口便起身去干活了。
约莫一个时辰,那小孩儿吃完果子,许是觉得卓伦亲近了,或者是因为父亲去干活了自己无聊。小孩儿跑到了陵室。
卓伦供奉时,便察觉身后有人,但知道是那小孩儿。等他祭拜完,回眸看去,那小孩儿嗖的一下又缩回去。
卓伦:“……”
“这里是我们突厥公主的墓,不像你们中原人这么多规矩,过来糕点都拿给你吃。”
小孩儿听到有吃的,便又探出来闹到,踌躇许久才踏进殿内:“谢谢。”
卓伦吧供奉完的糕点端给小孩儿,“你就在这里吃,不准带走。”
中原人规矩多,在皇家陵墓偷吃偷拿不是小事,就算她不计较,日子久了也要有麻烦,或手下的人也越发没规矩。
小孩儿吃的十分细致,可见只是对糕点觉得稀奇,可见平时并不会缺少吃食。
旻朝改国号后连年风调雨顺,海上西北贸易畅通,赵墨提议的赋税法改革之后徭役赋税减轻,百姓们过的也算安居乐业。
卓伦:“好吃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