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九章帝王亲临
第二天一早,沈英就起来了,收拾好自己之后就出宫前往了丞相府,虽然刚封了候但是这葬礼的宅院却还在丞相府办的。
沈英到的时候外面跪了一片,进去的时候才发现,偌大的一个丞相府连一件好东西都没有。
只有赵文轩躺着的那顶棺材是整个丞相府最好的东西了。
赵文轩这一生都为国奉献,家里也只有一个儿子,他儿子也不入朝为官,平日里却去做了那书塾先生。
想来这应该也是赵文轩的安排,不想自己的孩子入朝为官,自己已经是为了国家一辈子都搭进去了,有些私心为自己的孩子也是常事。
只是沈英没想到,一国丞相的家里竟然能够这样贫困,连茶盏都是民窑烧出来的不成器的货色。
祭拜完赵文轩之后沈英就去了丞相府的后厅,赵文轩的儿子叫赵安,给沈英上了茶之后就一直安分的站在一边。
“朕与父皇以往赏给永定候的御赐之物朕今日来怎麽未曾看见?这偌大的丞相府看着就像个空壳一般。”
赵平一听沈英语气不对直接跪了下去:“陛下恕罪,父亲在病重的那几日将陛下与先皇的御赐之物全数给退回了国库,这事儿,草民也是在父亲薨逝之后才得知的。”
沈英面上一惊,赵文轩把御赐之物退回这事儿说大可大说小可小,但是瞒着自己孩子去做恐怕是不想殃及到孩子。
“那丞相府为何一贫如洗?”
赵平跪在地上给沈英磕了一个头接着道:“回陛下,父亲每月的俸禄也不少,宫里给的赏赐和各朝臣们每年给的贺礼也不在少数。”
“只是父亲拿到之后都会按同等的份额还回去一份,送来的东西父亲大多都拿去当了用来接济一些家境困难的百姓。”
“当初父亲告老还乡时就打算搬回乡下颐养天年,可谁知道父亲又重新回了朝堂,只是那时父亲年事已高。”
“恰逢那几年我朝与吴国打了起来,父亲怕边境百姓过的苦,就将家里一些值钱的东西都拿去典卖了,让草民买成粮食去送去了边境。”
“陛下,若不是这间相府是先皇赏下来的,只怕父亲都要卖了去接济百姓了。”
赵平说的声泪俱下,沈英听着也不好受,堂堂一国丞相,贫困至此,究其原因还是为了百姓,沈英也不好说些什麽。
更何况如今丞相已经走了,他说什麽也是没用了。
“你起来吧,永定侯也是为了百姓,朕深受感动。”
沈英站起身弯腰亲自扶起了跪在地上的赵平,语气很是感慨。
赵平站起来之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跟沈英哭诉了很多,大多都是赵文轩平日里做的善事。
沈英是没想到,赵文轩这丞相做了几十年能做的越来越穷,穷且就不说了,这名声还都不是他的。
赵平还说,这但凡是做善事,发银钱,那挂的都是文帝的名字,说是陛下皇恩浩蕩,为百姓着想才会让丞相去做这些为民之事。
这颜面也不在赵文轩的身上,但钱财是出自他自己,积下来的功德也全数给了文帝。
用现代的评语去说,赵文轩就是那千古一相。
从丞相府出来之后沈英就坐上了回宫的轿撵,吴琛整个过程都跟在沈英的身边一句话也没说。
回到勤政殿四下无人之后吴琛才对沈英说出了心中所想。
“贵国丞相当真是忠君爱国之臣,我长这麽大也是第一次见一国的丞相竟然能做官做到这一步。”
沈英没有跟往日一样回来了就开始批折子,他坐在殿内的榻上,面前是正在感慨赵文轩事迹的吴琛。
沈英又何尝不感慨呢?
站在他现代人的角度去看,赵文轩在他的眼里是历史,是参照,但是此刻他身处神恩,亲身经历了才知道。
赵文轩这样的臣子真是难得,这样的品性也是国之幸。
“别感慨了,一会儿朕还要去皇姐那用午膳,你去吗?”
“不去了,若是姜远在臣就去。”
沈英觉得奇怪,吴琛不是一向跟姜远不对付,如今这姜远去哪他去哪的态度看着可不像是不对付。
“那你在侧殿休息吧,朕先走了。”
沈英刚坐下没一会儿又站了起来身上的狐裘都没来得及脱下就又出了门。
等沈英到永安宫的时候,神息已经备好了饭菜等着他到了。
“阿英,今日去丞相府可还顺利?”
“一切都顺利,皇姐放心。”
沈英脱下了狐裘递给了殿里的宫女,拍了拍身上的落雪坐了下来。
“快趁热吃,累坏了吧?” ', ' ')